张郃前后征伐,身经百战,几乎百战百胜。生平唯有一败,那就是瓦口关败于张飞,张郃可算是孤独求败了。他和张辽一样,算的上是中后期魏国的支柱,张辽以步卒八百大破孙权十万之众,几获孙权,闻文远之名,东吴小儿不敢夜啼,若召虎复活。这也是虎威。而张郃则是凭无双智勇成就威名,将在谋而不在勇,五人中张郃才更可怕。
其实这个家伙应该是颇懂兵法的,虽然不能够与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样的牛人相比,更无法与郭嘉这样的怪才相提并论,但是这个将军在一开始的曹袁大战中,都能够审时度势、作出投降曹操的明智之举,由此我们也看的出来,张郃其实是一个极有谋略并深知军机的将才,不负“巧变”之名。而他最后既然能够想到“军法,围成必开出路,归军勿追。”而为什么一向聪明的司马懿就不明白呢?而且同样是前面我说到的张郃出兵袭击诸葛亮后勤部队,结果中埋伏、侥幸突围一事,这个主意同样也是出自司马懿的构思,这里面……难道没任何的猫腻吗?谁都知道,当时的司马懿已经开始独掌魏国军权,逐步地将曹氏天下变成司马氏族的天下了,曾经的大将军曹真也是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垒中失败,然后死去的。而后来随着司马懿野心的膨胀,曹氏宗亲和夏侯家族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反对司马懿,但是都先后失败,夏侯德甚至因此而被迫投降蜀国,借助蜀汉力量与司马家族对抗。那么张郃呢?当时的他是站在哪一边呢?如果把这些事情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思考的话……那么张郃的死就实在是太有疑点了!而在作战中,借助对方的手除掉对自己不利的人,而又不会背上“杀将才、毁栋梁”的罪名。…。
而对张郃这个人,他的辉煌战绩更是在与诸葛亮的对垒中获得的。张郃通晓应变之术,擅长布置营寨,预料战势、地形,一向准确,即使诸葛亮都对他有所顾忌。张郃虽为武将,却喜欢儒士,曾推荐同乡的卑湛,被皇帝下诏嘉奖,将张郃比做*好儒学的东汉大将祭遵,并将卑湛提升为博士。张郃的一生胜仗无数,屡克敌军,而且深谙韬略,智勇兼备,不负魏将“五子良将”之名,无怪乎刘备和诸葛亮都对他深深惧惮。
此时张颌哪里会没有想到给自己预留退路,袁尚不是明主,他早已铁了心要弃主而去的,只是现在却不是时候,因为他还身负重任,这一仗无论如何也的为袁尚打一场,也算是最后一次为袁氏效力。
简雍深望了张颌一眼,投以一个暧昧的眸光,连忙道:“将军,某明白了,既如此,我这便回营去。”说完,再不发一言,告辞而出。
臧成瞬时起疑,他受袁尚重托,前来监视张颌,从一开始,他就把张颌当作了不可信任之人,因此,每每察言观色,寻找蛛丝马迹,方才简雍那心领神会的一瞥,立即让他起了疑心,又见张颌三言两语便将简雍打发,更加起疑,既然这张颌要见这高军说客,何以自己在场时却又如此厉色回绝。
“张将军!”臧成立即有了主意,心中冷笑,道:“将军就这样放此人回去吗?”。
张颌见臧成不怀好意,心里也大是不爽,道:“怎么,臧将军有何见教?”
臧成道:“将军何不如将此人追回杀之,以鼓舞士气。”
臧成心里想,要排除张颌的嫌疑,唯有这个办法,教张颌杀这说客,若是张颌不肯,那么二人或许已有了勾结,若是杀了,既可表明张颌的清白,就算将来张颌有意背主,也可现在断了他的退路。
张颌失色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臧将军休要再说。”不斩来使几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早在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节是不可侵犯的。当时楚国派出申屈出使齐国,楚庄王特意嘱咐不要从宋国经过。宋国执政华元听说了,觉得这是对宋国的莫大侮辱,就设伏击杀死楚国使者。楚庄王为此“投袂而起”,出动大军包围宋国国都整整9个月。宋国派出使者到晋国告急,晋国上一年刚被楚军打败,不敢冒与楚国全面冲突的危险,只是派解扬为使者劝宋国坚守,不要投降。解扬经过郑国,被郑国抓起来交给楚国。楚庄王亲自接见解扬,企图买通他,要他向宋军喊话,说晋军不再提供救援,断绝宋军的希望,解扬不同意。经楚庄王几次威逼利诱,解扬才答应下来。可是当解扬来到了望城中的楼车上,就大声疾呼,说晋国援军不日就到,请宋国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楚庄王大怒,解扬说:“我答应你的条件只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