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子说话还真算数,之后每个星期五都搭末班车回家,星期天一早跟三儿去城里,在小月土菜馆休息,下午再到车站搭车回学校。回家的次数多了,加上三儿催促,林志清跟秋子说话的机会也多起来,和秋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心情自然也不错。老先生跟林志清说:“秋子跟三儿享福,你也享福。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你就这么一个女儿,放远了不好。”林志清相信老先生,心想,女孩子,把日子过好就行。
转眼到了七月,高考的日子要到了。高考前,高三学生放假的时候,红姑就住在三儿家,跟小西一起复习攻课。二婶把小丽支到三儿房间,不让她打扰小西和红姑。林志清大气都不敢喘,电视声音开得非常小,跟看无声片似的。
越临近高考,红姑越害怕,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红姑跟三儿说,考个高中专就行,对得起这三年,还能堵苏老大的嘴。苏老大老说,女孩子读书没用。
小西特别轻松。高二的时候,小西得过全国奥数赛二等奖。六月中旬,就有学校和小西联系,x科大的条件最优越,可以免试入学。小西想念x科大,离家近,就在本省,离秋子学校也近,几站路程。而且,小西认为,真凭高考成绩,不一定能考上x科大。小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三儿不知道小西为何突然变得不自信起来,但还是同意了小西的决定。三儿叫小西仍然加参高考,不为别的,就为证明自己的实力。
夏天白天长,三儿学徒回家时,天还没黑。趁天光,三儿给老先生挑了河水。三儿每隔三天给老先生挑缸水。挑水要爬清水河的高坝,高坝有三四十米高。两担水挑回来后,三儿累出一身汗。老太太心疼三儿,拿着干毛巾,站一边给三儿擦汗。老先生想吃咸的,叫三儿到城里看看有没有精制的咸菜。三儿答应过第二天带送来。
三儿晃回家里时,苏老大送黄鳝过来,正坐客厅里跟林志清聊天。三儿跟苏老大说:“该准备准备了,五号上午去市委招待所。”苏老大不解地问:“不是七号考试吗?六号去就行了。”三儿解释说:“先去,适应一下环境。”苏老大咂嘴说:“我不去了,志清去就行。我又不懂,去了也没用。”三儿冷笑一下,有点意外。
林志清不高兴:“这么大的事你不去,红姑是谁女儿呀?你就是舍不得搂黄鳝那点钱。”苏老叹气说:“一天三四十呢。不搂黄鳝,谁给三四十呀?”
“不用你去!”红姑在小西房间叫道,“秋子姐回来叫秋子姐去。”
红姑声音大,把专心看书的小西吓了一跳,抬头看时,红姑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小西放下手中的笔,伸手拉拉红姑。红姑抬手擦擦眼泪,起身把半掩的房门关紧,回身坐到大写字台前,红着眼说:“他儿子什么都好,我什么不是。”
“小声点。”小西提醒红姑,“一会儿伯听见了。”
“听见就听见了,还怕他呀?”红姑没好气地说。
这会儿,苏老大正迷恋张黄鳝、照黄鳝,一天到晚就琢磨,怎么搂更多的黄鳝,更本没心思理红姑。要说,像苏老大这样的情况,生两个孩子不容易。苏老大吃商品食,又是供销社正式职工,按规定只能生一个孩子;如果苏老大不是家里的独生子,红姑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但红姑学习成绩不算好,清水高中一年又考不了几个人,苏老大对红姑不抱希望;而且,苏老大认为,女孩子再念书也要嫁人,忙活一场还给别人念了。不光苏老大这样想,农村很多家长也这样想,所以清水高中的女生总是很少。
客厅里沉静了一会儿之后,三儿开口说:“高考是大事,行不行都得考,要不会后悔。那时候你们就是这么跟我说的。伯你别担心,我说过,我们家孩子,没钱念书就找我。红姑考取了我供,你管苏中就行。这么着吧,叫婶跟秋子陪小西和红姑,你跟叔都不去。”林志清点头说:“这样也行。”苏老大埋头抽烟,一声不吭。
三儿想想不服,又说:“伯我得说你,也不能太惯苏中。我怎么觉着他就要钱哪?还不回来。你也问问他,钱花哪去了。”苏老大说:“问了,学计算机要上机器,花钱厉害。”林志清问:“苏中毕业考了吧?”苏老大摇头说:“哪知道哇?”
苏老大急着回家吃晚饭,好早点到田畈里照黄鳝,坐一会儿就走了。小西打开房门,走进客厅,跟三儿和林志清说:“红姑哭了。”林志清咂了下嘴,吁了口气。在厨房忙活的二婶听到小西声音,忙着跑出来,跟小西往小西房间走,一边走一边埋怨:“你伯是不是东西!儿子是人,女儿就不是人哪?他不要红姑我要了。”
“还要孩子。”林志清摇头笑笑,“你要多少孩子?”
二婶赶到小西房间,埋怨红姑:“哭个什么呀?不行就在这儿呆着,不回家了。”红姑倔强地说:“没哭。好好的哭什么呀?婶你忙吧,我跟小西看书。”
小丽在三儿房间写字,闻声赶了过来,趴写字台上看着红姑。二婶站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把小丽牵走了。小丽问二婶:“红姑怎么了?”
“你也叫红姑!”二婶埋怨道,“叫二姐,秋子是大姐,小西是三姐。”
“许多姐姐呀?妈,我叫三儿大哥是吧?天和是二哥。”
“十岁了,才知道大哥二哥,数脚趾头一样。”
“妈,我就那么笨哪?”小丽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