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那边的蓝飘带竞赛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并且越来越激烈的。
国际上造船技术的快速进步,也是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的造船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三大船厂不用说了,尤其是上海造船厂和青岛海军造船厂,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了海军建造更大,更先进的军舰。基本上是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而国内的其他造船厂,也是在后面紧紧追赶,再加上这些年帝国的航运业发达,让造船业也是空前繁荣,基本是个船厂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有了充足的利润。他们就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更多,更先进的设备,扩建更大,更多的船坞。
比如说四千吨以上的船坞,早几年的时候只有上海造船厂有,后来是海军造船厂,再过来是广州造船厂。
而当上述三大造船厂朝着万吨甚至一万五千吨的船坞迈进的时候,国内其他民营船厂也是兴起了一片修建四五千吨级别船坞的风潮,这倒不是说为了争夺军舰的订单。而是因为现在技术进步了,那些航运公司对新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这几年对于帝国的造船业来说,是一个有着空前利润的重大发展机遇时机,然而谁都知道这种机会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也许过上几年,国内对新船的需求量就会逐步下降,而到时候造船厂必然会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那些没有核心技术,规模不够大的造船厂是很难撑过去的。
而要想造造船业上持续发展下去,没有什么比紧抱海军的大腿更可靠了,就算到时候经济危机船厂活不下去了。海军为了保住国内军舰的制造能力,也会按期下达军舰的订单,以保证船厂不会倒闭,出现技术断层。
淞沪造船厂的李晨中和天津造船厂的总经理方昆边两人交谈着的时候。会议室的隔壁,几名海军高层也是进行了交谈。
这几人其中一人是海军舰政部副部长徐多闻少将、另有造船科科长周吉文上校、还有海军军械司司长曹家培少将。
这三人里,舰政司部副部长徐多闻是负责舰政司日常事务,由于舰政部部长胡立才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将领,其一身才华皆在战舰设计上,对于一些官僚行政事务既不懂也不关心。
胡立才之管战舰设计。那么舰政部这么一大滩的探子就是只能交给副部长负责了,为此,海军是专门从海军军政部里抽调了徐多闻过来舰政部,此人不懂技术工作,但是对于内政事务却是精通的很,此人的定位,基本上就是代替胡立才处理舰政部的内务的。
而造船科的科长周吉文上校,乃是海军里新涌现的新一代战舰设计师,其人是科班出身,早年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舰政科,后到英国留学学习舰政事宜,回国后进入舰政部工作,在舰政部的枪炮科、轮机科等都是待过,再后来才是转入造船科,正式开始战舰设计生涯。
而他的第一个作品就是被海军正式采用,即是海军在1865年尝试建造的一款近海炮舰,专门用于港口防御以及沿海巡逻等任务。
紧接着,他和另外两名同僚合作,又是设计了一款二等铁甲舰,虽然这个设计最终没有被海军采用,但却因此获得了胡立才的赏识,而后和胡立才合作加入了万吨铁甲舰的设计工作来,准备对现有万吨铁甲舰的计划上,进行改进设计,为后续几艘的万吨铁甲舰提供更加优良的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他还在1867年初,提出了一款三千吨的中型铁甲舰的方案,并称之为‘防护巡洋舰’。
防护巡洋舰,顾名思义就是有着防护能力的巡洋舰!
该设计方案里,新式的巡洋舰不再和以往的铁甲舰一样全面均衡,而是注重续航能力以及远洋的适应性,并注重航速,至于火力自己装甲则是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主要用于在远洋巡洋,在大洋深处体现帝国海军的存在,保卫帝国的海外利益。
从从就可以很清楚的发现,这种巡洋舰从设计定位开始,就和帝国海军以往的诸多战舰存在着诸多的诧异,这并不是一款决战用的战舰,甚至都不是用来防守的战舰。
其火力和装甲兴许并不算强,但是这体现的却是帝国海军向大洋深处挺进的积极战略思想,为以后保护夏威夷、阿拉斯加、第一岛链以外的诸多海外利益而战。
海军高层经过讨论后。正式采用了该设计,并将之列入了原定的十二艘三等铁甲舰的计划之中。
舰政部这种纯技术性的部门,资历、年纪什么的不管用,只有才华才是晋升的唯一标准。所以周吉文在短短几年里,就从普通的科员历任副科长,再到现在的科长,军校也是飙升到了海军上校,成为海军内仅次于胡立才的战舰设计师。
他提出的防护巡洋舰。这个概念并不是说装甲的形式,和后世的穹甲巡洋舰并不是同一类型的概念,防护巡洋舰的概念很简单,本质上是巡洋舰,但只是有了一定的装甲防护而已,至于防护方式是采用穹甲还是装甲盒又或者是重点防护都没有所谓。
防护巡洋舰的概念是和战列舰、快速巡洋舰相当,主要是用途的概念区分,而不是说具体性能、技术上的区分。
周吉文上校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