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明末当皇帝>第400章:蒸汽轮船

一条条工字型的铁路被铺设了出来,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特别是过往商旅,看到马路边不远处的铁路,纷纷感到惊奇。

天启十一年,因为电报民用业务的开放,价格也不算是太贵,一个字只收费20文钱,这在电报刚出现的年代,算是良心价了。一元钱可以发送一封25个字的电报,即便是普通百姓碰上什么急事也用得起。

所以民间对这些新奇事物,也有了一些经历,虽然不太明白这些铁路是干嘛的。很快人们就打听了到了火车,火车这种东西开始在人们口中流传了起来,但是很少人见过火车,也不知道知道东西到底有多快。

不过一些马车客运商人,此时却是感觉有点不太妙了。

此前驿站已经经过一番改革,民间商人可以参与到客运之中,驿站提供沿途食宿,效果还算不错,大大方便了民间人口的流动。

终于在年中的时候,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了。

京津铁路,这是一条不算很长的铁路,而且沿途没有什么施工困难的地形,只要铺设一个路基,然后把枕木和钢轨铺设上去就可以了,修建速度还算比较快速。

通车当天,火车站几乎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这是一条双轨铁路,一辆火车从京城开出,一辆火车则从天津港火车站开出,两辆火车几乎同步发出。

这两辆火车都挂上了十节火车皮,火车载满了旅客,在汽笛声中动了起来,缓缓的加速行驶,不一会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18公里的水平,就不再继续提速了。

显然这个时候的火车速度并不快,和后世相比那是慢太多了。

但火车在沿途只需要进行短时间的停靠补给,除此之外二十四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行驶。

十个小时就能行驶180公里,即便是骑兵部队轻装奔袭,一天的行军速度基本上也就只有上百公里。如果是步兵,一天能日行百里,也就是50公里那都算是很快的速度了。

战争过程中,长途跋涉往往才是最不利的因素。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如果后勤再跟不上,那战斗力就会急剧下降。

但是有了火车,士兵顶多是坐车有点疲惫,下车之后很快就会恢复过来,同时火车确保了军事补给。

火车的出现,在军事上绝对是有重大意义的,这意味着明王朝可以控制更加遥远的领土。

如果是二十个小时,火车能行驶360公里,相当于是720里的路程,沿途补给实际上用不了4个小时,火车全速跑一天,扣除补给的时间,行驶个800里是很轻松的,相当于步兵的行军速度提高了八倍,即便是骑兵也没有这样的速度。

这条铁路通车之后,从京城到天津,仅需7个小时左右,甚至于当天就能坐个来回,这在过去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距离仅有120公里的路程,乘坐马车去一趟基本上都要将近两天的时间。

火车不仅速度快了,而且效率更高,一次就能运载大量人员和货物,运输成本急剧下降。

相当于天津港的货物,可以以较低的运输成本快速运送到京城,京城的货物也可以快速的运到港口,然后从海陆运往沿海各省和各海外殖民地与贸易港口。

有了铁路,地域性的生产分工就可以进一步的明确。运输那些单价不高的大宗货物的成本问题就随之解决。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可以大量的运输到关内各省,以及南方的沿海各省。而山西的煤炭,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销售到各省。

西域的棉花也能以较低的运输成本运到沿海省份进行纺织,蒙古的羊毛同样如此。

各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都可以降低下去,商品竞争力马上就能迅速提高。海外贸易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大宗商品产地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商品也可以大量制造、销售。

商品就是财富,财富生产规模大了,再搞好财富分配,底层老百姓自然也就富裕了,民生自然也就改善了。

这就是发展的目的。

朱由校见装车还是用人力抗包,火车站和码头上都是大量抗包的工人。随即下令研究蒸汽吊机,进一步改善运输效率。

当然现在还没有汽车,集装箱这东西还没办法搞出来。或者说也可以整出来,不过火车要修到港口装船的地方,这年头的火车都是直接修进工厂门口和港口的。但集装箱的装卸,需要较为复杂的配套,暂时没什么搞头。

不过若是有吊机,即便是散吊,也就是一次性吊个二三十包的货物,效率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

蒸汽吊机也不是什么技术很复杂的东西,只要运用机械原理,加上蒸汽机驱动就可以。

以当前大明积累下来的机械水平,完全可以实现了。而且政府出资研发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完全不需要担心人力、物力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不足。

天津工业区和京师工业区算是最先享受到这样的技术进步福利的区域,工业区内的国企工厂和民资工厂很快就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如果铁路能够遍布整个大明,这将意味着商品能够销售到更远的地方,能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过去一家工厂的商品,因为受到运输条件的制约,商品卖到一定距离之后,就会因为运输成本的上升而失去竞争力,如今却是不同了。

商人们迫切的需要更多的铁路,纷纷加入了支持铁路修建的行列之中。大明铁路公司也是在证


状态提示:第400章:蒸汽轮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