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25章 北京保卫战 五

京津战区的胶着,使国防军的伤亡率高达七成,虽然阵亡人数很少,但各种程度负伤的人数却是非常多。一时间,各类医院诊所人满为患。这也幸亏在杨寰宇的力主之下,国防军全员配发了钢盔。可是,这么高的伤亡率,依然再次为国会中的反对派们找到了攻击的借口。

国防军成立以来,国防军在历次战斗中,都是以优势炮火和空中压制来获取战场优势,相对来说,伤亡率都不很大。胶东的青岛之战,面对日本的精锐师团,国防军的伤亡率也不过一成半,和苏俄的几次战斗,伤亡率更是不到一成。但是,这样一比较,现在高达七成的伤亡率自然有人要歪嘴。在这一次京津战区和奉军的战斗中,国防军既没使用空军,也没展现炮火优势,而是用常规的步兵和奉军进行野战阵地攻防。这样一来,伤亡率自然就是成倍的增加。

以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为主力的国会少数派觉得这是抓住了国防军的软肋。提出要杨寰宇回答国会的质询,和一个地方上的土军阀之间的战斗,难道比和列强的日本和苏俄还难打吗?竟然比打日本人的伤亡还要高四五倍,这除了说明国防军在杨寰宇的领导下,战斗力大幅下降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这两年,国防军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政府收入的四成,可国防军的战斗力却在下降,即使没有贪墨,也一定是不作为。 [很低,我们这不是在说伤亡率么,又没说阵亡率。嗯,最好是你杨寰宇能够引咎辞职,换个人来担任国防军总司令。嗯,换蒋志清来做总司令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面对国会发起的动议,不管是当事人杨寰宇,还是军委会委员长段祺瑞,都没有太好的借口来反对。伤亡率会很高,这在当初决定抽调各部前往轮战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国防军除了最初组建时的八个师打过一些硬仗之外,从后来收编的直系部队开始,就没什么像样的战斗了。至于再后期收编的川军、滇军那些,在整编以后,剔除老弱病残留下来的老兵本身就没多少,甚至有的师、团就没像样的打过仗。派这些缺少实战经验的部队上场,伤亡率高那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杨寰宇不惜劳民伤财,也要不嫌麻烦的从各地抽调部队前往轮战的主要原因。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锤炼,又怎么能在以后争霸世界的舞台上展现fēng_liú?

但麻烦的是,尽管杨寰宇有着无数的理由支持他这么去做,却是无法在国会的质询中宣诸于众。他既不能说,这个世界将会在十几年后,会再次爆发世界大战,华夏国防军想利用这个契机开疆拓土,所以需要练兵备战。也无法说这是针对日本人的计谋,引诱日本人对东北三省采取军事行动,为国防军名正言顺的和日本人开战寻找借口。这些理由都是杨寰宇依据前世的历史发展得来的,有如天机,无法泄露。

再说了,现在被法国人和英国人*迫的就要喘不过气的德国人,会在十几年后,再次挑起世界大战,这话说出来也得有人信不是。遑论杨寰宇还要算计甲午之后,欺负华夏人上瘾的日本人了。辛亥之后,在华夏政坛叱咤fēng_liú的相当多的一部分政客和军头,都是在日本留过学的,这批人里,亲日分子太多了。杨寰宇相信,只要他前一刻说出他对日本人的算计,后一刻,这些内容就会传到日本人那里,让他的算计顷刻流产。

在这一时刻,杨寰宇禁不住又想着要解散国会了。国会里的这些政客们,为了各自立场争权夺利也就去争夺好了,但至少要有个底线吧?做为华夏人,至少应该维护华夏的利益不是。杨寰宇怎么也想不明白,日本人现在还占据着华夏的台湾和旅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些政客觉得日本人是朋友。

就在杨寰宇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琢磨着怎么找个借口收拾国会里这帮人的时候,副官王以哲轻手轻脚的推门走了进来。

“杨帅,段委员长送来了请帖,请您去家中赴宴。”王以哲手里拿着一份请柬,呈给杨寰宇。看来段祺瑞也坐不住了,杨寰宇心里想着。这个时候,不年不节的,以段祺瑞的节俭,不应该这时候摆家宴请客。

“还请了别的什么人了吗?”杨寰宇接过请柬,随口问道。

“来人特地说明了,除了杨帅之外,另外只请了阎副委员长。”王以哲小声的汇报。看来是那么回事了,杨寰宇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段祺瑞不过是以家宴为借口,掩人耳目而已。

当杨寰宇来到离他家不远的段府的时候,阎锡山已经在客厅里喝茶了。看到杨寰宇进来,段祺瑞站起身来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一言不发地向后走去。

“今天请你们二位过来,就是想商量一下怎么应对国会对寰宇的质询。不管怎么说,国会还是有这个权力的。只是他们想让寰宇辞职就有些过份了,咱们不能惯他们这个毛病。”来到段祺瑞的书房落座,段祺瑞也没兜圈子,开门见山的把话端到了明面上。

“他们的借口很充分,这事还真不好解释。”做为军委会三巨头之一,阎锡山自然也明白杨寰宇的计划。而且,对杨寰宇的计划他也是持赞同的态度的。和杨寰宇一样,对于国会这次的发难,他也觉得无从解释。理由很充分却无法拿到桌面上公开讲。

“干嘛都这么愁眉苦脸的?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需要百川老弟担些责任。”看着皱着眉头的两个人,段祺瑞笑了起来。


状态提示:第125章 北京保卫战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