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苏联英雄>第五百四十四章 格杀勿论3——卫队的疯狂a

第五百四十四章 格杀勿论3——卫队的疯狂a

2月18日上午九点,,立陶宛帕涅韦日斯通往乌克梅尔盖公路,两侧茫茫雪原映衬中一队军车正在行进。

车队中间是一辆“庞大”的轿车,显然这辆车里坐着这个车队所保护的重要人员。前头开道的是几辆其他方面军从未见过的四轮小型车——它有个响亮的名字——jeep!

这是刚从阿尔汉格尔斯运来的最新装备,用驾驶它们的红军战士们的话说:这美国车不错,你去做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像一狗一样忠实,像骡子一样强壮,像山羊一样灵活!

还有一点让它很受欢迎:它不怕超载,可以很轻松的装下设计标准两倍的货物。

车队里有两辆车还加装有美国人的大口径机枪,硕大的m2机枪让它看起来很有点攻击性。这会那些后座上的战士并没有站着操纵机枪,而是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公路四周的情况,因为他们除了驾驶员同志,全部是副统帅卫队的卫士。

不用说,那辆庞大的轿车里坐着的是林俊,他正前往前线视察的路上,目的地是什维扬托伊河南岸,内务部一师指挥部所在地乌克梅尔盖。

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上将就坐在林俊边上,这次由他陪同副统帅视察。因为是前往一线,为保证安全,不仅仅有林俊的110人卫队保护,图哈切夫斯基还从自己司令部的警卫团里抽出一个连,总共有大约260名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在这个车队里。

林俊不要那种装甲运兵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履带式待遇”实在不怎么样!这次干脆把自己的那辆“770k布尔曼”防弹装甲轿车拉上了火车,直接运到了里加。/

不过既然是到战场区域,林俊的防弹铁马又被做了些小小的改动,把原有地德国制造的所有标志都给卸了。

原本还要加装用抛光黄铜做的五星识别标志。不过被契金严词拒绝——被看他只是名司机,他的发言那些工程师和技工都得听。

契金可不想防弹车太显眼。

有目前全世界也算最先进的防弹轿车(只能说“也算”,苏联还有那辆斯大林的“吉斯101e型防弹轿车”。)作为自己的座驾,给自己和克里姆林宫都加了点安全感。

昨天车队从里加出发,在帕涅韦日斯待了一夜,今早再次出发,林俊有点迫不及待想见到自己的第一任机要秘书。

“费科奇诺夫在前线地日子不怎么好过,现在一师装备损失大约已经达到三分之一。人员伤亡更大,有几个团都只剩下不到一千人,特别是在门内奇内方向。”

听到参谋长的话,林俊没加什么评论: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向他介绍过立陶宛东南部的局势,一师还能支撑至少半个月。而半个月之后立陶宛局面就会大变,费科奇诺夫和他的部队就能得到优先补充。

不过只消耗不补充不是办法,方面军已经聚顶再给一师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和一个装备有t34的加强坦克营作为支援,。

现在的近卫内务部直属机械化一师已经不是去年六月的一师。部队里起码有超过一半的人员和装备是新地,可见这8个月来北部作战的激烈。

一师作为方面军最强的一个突击兵团,攻击力强,损失也小不了!

手里还拿着份立陶宛军事地图,“绕过热迈克高地。夺取阿廖加拉地区,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也只有他想得出来,这样考纳斯同维尔纽斯的德军就会面临来自三个方向地威胁。不过在今夏,我们同德军面临的局面也将一样。”

林俊对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没有任何意见。就硬啃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纳斯的军事行动能不能在冬季结束前结束有所保留,德国人在那里是部署有重兵集团地。

如果考纳斯被夺回,今夏北方集团军群就需要派出足够力量消除红军对沿海地区的威胁,并夺回那座40年前的立陶宛代首都。

用一个点钉住对手部队,然后再从侧翼合围可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强项。

对于自己的计划和对部队的信任,“红色战神”是信心十足,现在他是兵强马壮:拿下计划中的战略要地后,在今夏要把德国人基本赶出立陶宛。不过这需要白俄罗斯方向的配合。

他昨天对林俊说:“如果今夏在白俄罗斯方向不能进行一次大规模地机械化军队会战、并取得胜利,那很有可能我们会在今明两年,同德国人在41年边境西侧200公里纵深附近打很长一段时间的消耗战。”

林俊可不想出现那种情况,那就会像在“乌克兰的反复拉锯”,一来一回间都是数十万人的伤亡。

图哈切夫斯基看的很清楚:德国人这会还不算伤筋动骨,它的老本还在!

“瓦图金,想彻底打垮德国人不是今明两年内就能完成的,我相信你们的元帅。”

一年内千万红军一鼓作气冲向西边。直接越过东普鲁士和波兰、横扫东南欧。拿下柏林?!那是痴人说梦:德国大军数量在东线只比红军少点,而且它地战争机器仍然极其完整。

想打赢。那就要一大口、一小口地吃,吃到吃完德国佬继续打下去的资本,不管是军队、资源还是地盘。

突然,一阵“劈里啪啦”地敲击声,林俊下意识的脑袋往左边一看,不过还没看清什么,就感觉有个人扑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压在座位上。

“敌袭,在左翼!契金,把车倒到后边那辆卡车右边!”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四章 格杀勿论3——卫队的疯狂a--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