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学院是一家专业的文学院校,规模不算大,然而历史悠久,有的建筑古香古色,树木浓郁,平时非常宁静。
此时却非常吵闹。
图书馆内外,人头攒动。有老师模样的人,更多是正青春年少的学生。他们有的激动,有的肃穆,有的平静。
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是华夏帝国一年一度的盛事,由华夏作协和《华夏文学》主办。省级大赛则由省级的《华夏文学》邀请省内各地文化名人作为评委,那么,作为一省的文学院校,还有谁比在这里任教的老师教授更有资历与名气呢?
因此,每年举办复赛也就成了文学院的必经项目了。
余成带着四个学生到报道处签了名,领了号,这时候也就七点半左右了。参赛学生陆续进入图书馆的各个教室。
让苏文比较意外的是,他竟然和谢天行以及林语彤同一个考场。至于那个高健,则在其他考场。
进了场,电子广播就开始宣读参赛规则。
这些规则让苏文颇为诧异,感觉很新鲜:
首先,考试时间从八点开始,到十二点结束,四个小时的写作时间,你可以随便支配。可以写到最后时间,也可以随时交卷。
题目发下后,每人领取一沓稿纸,这些稿纸足以让参赛人员写上万字了。估计也是用不完的,四个小时写上万字,还是手写的,估计不大可能。哪怕写出来,也是潦草得不堪入目了。
其次,电子产品不能拿出来使用。现场已经屏蔽了电子产品信号,不能通过手机查找资料。
其实这文学大赛与其他比赛最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可以翻阅资料,就像开卷考试一般。只不过这个开卷考试的资料不是由你自己带来,而是通过现场提供的方便帮你寻找到你需要的资料。
现场资料在哪?
整个图书馆都是!
你想要某个资料或者某本典籍,只要你能清楚说出这个书名与作者名来,就可以通过监考人员通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你找来——注意,是要你能清楚无误说出名字的书籍资料,而不能含糊其词。
这就是为何要屏蔽电子信号了,因为网络查找你只要有关键词就能搜索了。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量与记忆能力。
复赛地点之所以放在图书馆进行,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的方便。
整个行省有一千多学生参加复赛,分十多个考场,每个一百人,而图书馆的教室都非常大,学生坐在里面,都可以隔那么一两米。
复赛规定考试前的二十分钟,考生可以进行自由交流,但一旦题目与稿纸发下来,就不能出声了。
苏文得承认,这样的考核非常人性化,他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特别的考试。
刚才进来的时候,他就看到隔壁是图书馆的一间书房,里面书架林立,摆满了书籍。当他问是否可以进去看看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没有问题,里面有工作人员,他可以随时借阅图书,甚至可以带到考场去。
不过等题目发下来,他就不能自己进来搜书了,要把确切地书名与作者写下来,提交给监考人员,由工作人员找到这本书,送到考场给他做参考资料。
一旦图书系统无法搜到这本书,那只能作罢,大家都无话可说。
看看时间还没有八点,苏文从考场走出来,钻进了隔壁这间满是书架的房间,在无数书籍间徜徉。
他看了一下,这间房大多是古典文集,有华夏帝国成立以前的,比如《容斋随笔》全集,也有先秦的古籍。另外,南宋以后的典籍也不少,不过那时候华夏帝国国力辉煌,产生不少讴歌华夏王朝的诗歌,另外就是一些事关工业建筑成就的一些古籍了。
林林总总,苏文大概估算了一下,这房子上百书架,怎么也有好几万册书了。真不愧是文学院的图书馆,只是其中一个房子而已,就有那么多的存书。整个图书馆算起来,岂不是过百万?
苏文只是为了逛而已,并没有真的要找什么书籍做参考资料,话说这次大赛,他依仗的是记忆中的那些经典篇章,真要靠他的本事去写出文章来比赛,那还真是为难他了。
华夏帝国文化教育昌盛,国民文化底蕴非常强,甚至有不少学生可以自己写出一篇还算不错的古文来。
众人这样的水平,苏文怎么敢说他自己有能力与人家竞争呢?
就在苏文在图书之间晃荡的时候,图书馆底层的一个办公室,很快聚集了一批看上去非常有气势的学者模样的人。
有的四五十岁,有的五六十,甚至连六七十的都有了,头发花白,不过各个都非常儒雅。
他们是这次复赛的组织者,也是评委,其中不乏文坛大拿。
其中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者,看上去很有地位,年纪小一点的都恭敬地与他打招呼,同年纪的也以他为中心,把他围在中间说话。
“肖老,您可是文坛前辈,怎么也来这凑热闹了?是因为静极思动吗?”有人问中心的老者。
老者叫肖克文,是广东行省文学院的院长,也是广东行省作家协会的会长,笔耕数十年,桃李满天下,德高望重。
虽然这次复赛是在他的地盘举行,不过毕竟只是中学生级别的赛事而已,一般他都不会出面。因此大家对于他的出现,非常惊讶。
肖克文很儒雅地笑笑,与人打趣说人老了就想动动身体,让大家办自己的事情去,不要理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