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与戚继光在战场上并骑而行,满眼都是相拥欢庆意气风发的各级将领。沈默第一次发现,血腥的战场也会如此令人身心愉悦,他忍不住大笑道:“痛快啊,痛快,我跟着上了这么多次战场,就属这次看的最痛快。”
戚继光也笑起来,只是笑容中还含着些许失落:“是啊,此战过后,东南的抗势将实现大转折,两军攻守易位,胜利终于可以期待了。”
沈默能体会这位年轻将军的心情,拍拍他的马头,轻声道:“王直徐海的老巢都在海里,要想消灭他们,路还长着呢。”说着笑笑道:“今天就尽情欢庆吧,让同僚看看你戚元敬的风度。”
戚继光呵呵一笑道:“你明明比我小十岁,却总是一副大哥做派。”
沈默摇头笑笑,没有说话,因为他看到张部堂的帅旗了。
两人赶紧过去,身下马行礼,齐声道:“贺喜部堂大人,立此不世奇功!”张经淡淡笑道:“多谢。”听声音却不甚欢愉。
沈默抬头一看,如果说戚光的笑容只是掺杂着一点失落的话,那张总督的笑容就像强装出来的一般。
“拙言,陪老夫走。”张经也下了马,往远处的草荡子上走去。
沈默拍拍戚光的胳膊,便快步跟了上去。一直走到江边,张经才负手站住,望着水流滚滚的江面,久久不言。
沈默安静的等着,心:‘早晚是要说话的。’谁知张经在江边足足立了两刻钟才回过头来,深深的看他一眼,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相信你。”便大步往回走去。
沈默眼尖。看到了张部堂两眼通。似乎是刚哭过。心中不由惊骇莫名。
~~~~~~~~~~~~~~~~~~~~~~~~~~~~~~~~~~~~~~~~~~~~~~~~~~~~
王江泾大捷地消息。仿佛插上翅膀一。飞快地传向大江南北。东南军民得知无不欢欣鼓舞。喜极而泣。无论官绅贫富。一律张灯结彩。彻夜庆祝。以至于南货店中地香烛彩灯、烟花爆竹全部一夜告罄。
身处水深火热中地东南民众。盼着一天实在是盼得太苦了。所以此刻他们心中兴奋之情。与那些凯旋而归地将士别无两致。但凡王师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又有乡绅富豪。奉上数不清地酒肉金银。犒赏大军……且完全是自发地。
这种待遇是所有人都没享受过地。不要说沈默和戚继光这种新嫩了。就连领兵打仗半辈子地张经也不例外。一次看着望不到头地欢迎队伍。他地眼眶也一次次被湿润着。战后有些佝偻地脊背也渐渐挺直起来。就这样昂首挺胸地军回到杭州城。
庆祝活动在杭州达到了**。百姓们出城四十里。披星戴月地迎接张大帅和他地胜利之师。地上用黄土铺过。净水撒过。一路上鞭炮锣鼓齐鸣。就是过大年也没这么热闹地。
杭州城内外谁不想看看张大帅凯旋的风光排场?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好样地!”
日近午时,城门楼上突然响起了三声大炮。钟鼓楼上紧接着钟鼓齐鸣,城内的寺庙道观也一齐响应,遥相唱和。几乎是同时,一路两边画角齐鸣,军乐奏起了胜利班师的军乐声。
便有五百名头戴檐盔,身穿罩甲,背挂披风的引路骑兵,反握着腰刀、驾驭着骏马,挺胸腆肚的从远处行来,五百匹骏马、两千个马蹄密集的点在地上,把新用黄土垫成的大得一震一颤。
老百姓们仰起头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只见骑兵一过,大军仪仗便出现了。八十名彪形大汉,手持着军旗曲盖、金锁卧瓜,等五花八门的仪仗开过来,看得人眼花缭乱……老百姓只知道拍掌叫好,也不知道那都是干什么的。
当仪仗过去后,十六名身着山文甲的千总军官,护着一辆沉重地车走了过来。车中的旗足有两丈多高,室蓝底色、绯红流苏,在烈日猎飘扬,上书九个斗大的黄字:“钦命东南军务总督张!”
便有识字的高声念出来,这下大家都明白了,没有任何人指挥,自发的朝着那面大旗大礼参拜。
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身着二品大红官服的张总督,面色呈现一种不正常的红润。他放眼前望,战旗蔽日;环顾左右,金戈辉煌。此时此刻,千乘万骑都跟在他的身后,簇拥着他,护卫着他。四周的人山人海像麦田一样倒伏向他,五体投地,不敢仰视。
香花醴酒,望尘拜舞,这风光,这排场,这非同寻常地荣耀,自古以来的文臣,谁曾有过?
虽然周围嘈杂无,但他仍能清晰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一直以来盘踞在心头的阴霾终于驱散,中长
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良辰美景虚设!’大丈有此一会,死又何憾?
想到这里他便展颜一笑,朝着众人团团饱受,长声笑道:“诸位爱了,快快请起吧!”便率领着队伍纵马入城去了。
~~~~~~~~~~~~~~~~~~~~~~~~~~~~~~~~~~~~~~~~~~~~~~
凯旋的队伍还在浩浩荡荡地入城,人群也在尽情的欢呼庆祝着,谁也没有注意到几个虽然衣着普通,却浑身散发着阴冷气息地男子,悄悄离开了旁观的队伍。一直行到人声渐小处,其中一个阴测测地声音道:“张总督真是好风光啊。”
“只怕是坐在火炉上风光。”一个年轻人操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话道,问中间首领模样地锦衣人道:“九爷,现在咱们怎么办,要不要抓人?”
那九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