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盛明皇师>第三百零一章 登基

形势僵持了下来,叶羽和夜殇各抒己见,而且各不相让。朱棣支着脑袋坐在龙椅上,他一言不发,只是半眯着眼坐在那里,似乎是在聚精会神的听着,但又好像根本没听。

说实话,朱棣现在已经心情很不好了。他十分疲惫,再加上方孝孺的冥顽不灵和那句燕贼篡位,让朱棣紧绷了四年之久的心情更加糟糕。

原本还以为总算攻入了京城可以松口气了,可现在看来烦心事儿竟然是有增无减。

僵持了一会儿,原本被朱棣派去诏狱问话的李兴和纪纲回来了。

他们向朱棣汇报了被关入诏狱中的建文旧臣的意思,并简单的写就一封记录奏折呈递给朱棣。

朱棣接过奏折,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后便怒目圆瞪。

啪!

朱棣将那封奏折甩在地上,怒道:“真是岂有此理!我给他们机会,他们却这样不识时务!李兴,你们确实一个个的都问过了是吧?”

李兴答道:“是,除了包括盛庸在内的少数人之外,以方孝孺为首的文官全部不肯就范。尤其是方孝孺,他在狱中写下反词,公然的……”

李兴似乎是有些忌讳,他没有说下去,但这样的隐晦已经足以让朱棣愤怒。

朱棣气的脸色铁青,他胸膛起伏,终于冷静下来后,他缓缓坐回龙椅之上。

“我知道了,你们两个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叶羽怔怔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棣,看着他泛白的脸色和若隐若现的杀意。无奈的闭了闭眼,叶羽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救不下方孝孺等人了。因为他们已经激怒了朱棣,朱棣已经动了杀机,根本不可能给他们留任何的活路,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也是自己作的。

相比起来,向盛庸这样的武将,多数会选择跟随新的君王。毕竟是武将出身,身上没有那么多酸腐气息,稍稍想一想就知道明哲保身的意义。

别说盛庸了,就连一贯以建文帝忠臣自居的徐辉祖都在徐仪华的游说下向朱棣低了头,再加上徐增寿是死在朱允炆手中的,这让徐辉祖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朱棣今天似乎特别不爱说话,他疲惫的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无人知晓的沉思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波折后,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

当然,在这种时候,也没有人再敢去打扰他,就连叶羽和夜殇也只是沉默的分别站在大殿的两侧。

但是,朱能是个例外,他毕竟也是跟随朱棣许久的将领。他现在进入殿内,为了向朱棣汇报建文余党的缉捕消息。

朱能十分习惯的走到了朱棣身边,开口打破沉默:“殿下……”

朱棣的头猛地抬了起来,用一种极其阴冷的眼光注视着朱能。

朱能一瞬间愣住,吓得有些不知所措。朱棣那可怕的目光让他不寒而栗,他跟随朱棣这么久,从未见对方露出这样让人胆寒的眼神。朱能悄悄撇过低着的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叶羽。

只见叶羽脸上也是些许诧异,紧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对朱能使了个眼色。

虽然只是一个眼神,但朱能立刻明白过来,他反应过来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于是他立刻跪下,向朱棣行了礼,并且改正了这个错误。

“陛下……”

朱棣已经坐上了这个至高无上的宝座,他多年的夙愿终于达成,而辅佐他的叶羽也即将完成自己的心愿。

正在朱棣忙着准备登基大典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打断了他的热心准备,这个人是杨荣。

杨荣是建文二年的进士,现官任翰林编修,是个十分不起眼的小官。

朱棣原本对这个人都没有任何印象,对于杨荣突然提议让自己不要操之过急准备登基的事情也感到不满,但当他听完杨荣的建议后,便对这个小官的印象有了本质的改观。

“陛下现在应该准备的是登基大典,还是去太庙祭祖?”

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杨荣只用了这一句话,就让朱棣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朱棣的造反是披着合法的外衣的,他现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一时间忘了祭祖这件事。

于是正准备登基准备的热火朝天的朱棣立刻停止了动作,马上组织人马去太庙祭祖,顺便去孝陵祭奠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

只是这小小的一件事,就让朱棣对杨荣产生了非常多的好感。杨荣此人真可谓极其精明,他摸透了朱棣的心理,也看透了靖难之中权力的斗争真相。这个人比起方孝孺和黄子澄之辈不知要高明多少。

朱棣这个人也许很多地方不如朱元璋,但有一点是朱元璋绝对不如他的,那就是看人的眼光。

朱元璋费劲千辛万苦给自己的孙子挑选了方孝孺黄子澄等人,而朱棣则一眼看出了杨荣的与众不同,并在日后对他委以重任。

朱元璋挑人靠的是考试成绩,朱棣挑人看的是办事能力,看来事实也告诉我们,高考成绩好对日后的发展并非取决定性作用,顶多算是个参考吧。

就这样,朱棣听从了杨荣的建议举行了祭祖,并通过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成功压制了许多臣子的不满。

都准备好了,朱棣终于可以登基了。

登基大典这一天,朱棣终于走入了代表此时明朝最高权力的大殿——奉天殿,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但这次不同了,他终于成为了这里的主人,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

虽然不久前这个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一章 登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