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光年的距离对于人类舰船来说总是相当短的,当iff将来者识别为友军并且特混舰队与其进行了第一次通讯确认之后,来者,也就是第二补给舰队就顺利的在一分钟之内的时间跨过了数光年的路程来到了两艘超级航母中间。
原本空无一物的宇宙空间当中,同样的也是两艘超级航母之间的空旷宇域上,暗灰色的跃迁通道出口短暂的一闪而过,接着四艘庞大的舰船便从跃迁当中跳出进入了正常空间。
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的主体为一根宛如早期殖民卫星的圆柱体,但是在它的周围则均匀外挂这数量不一但是普遍都有着如同一艘巡洋舰一般大小的外挂包,外挂区域则有三个。每个外挂区域之间的空隙部分也就是常说的细脖部分则是快速战斗支援舰最重要的补给设施所在地,当然因为“圆柱”也就是主舰体庞大的体积所以其内部依然还是有一些保存相对重要物品的仓库,但补给设施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地方。
足以堪比兰州号的庞大舰体从跃迁通道当中进入正常空间之后,原本两艘超级航母之间空旷的空间似乎一下子就被填满了。
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呈“田”字分布,复杂的协同和补给工作从它们进入正常空间之后便开始展开了。
根据一早就互相确认的数据,当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从跃迁通道里面跳出之后,两方的牵引光束就同时作用在对方的舰体上面。同时,原本挂靠在圆柱体主舰体上面的外挂包开始向“细脖子”处转移预定的物资,而最外围的一部分能够承受的住短期宇宙航行的补给物资,例如损管物资等则在快速战斗支援舰的舰载电脑进行运算和调整之后直接被发射向了它所要去的超级航母。
相当多的大件物品是直接从展开了的外挂包当中发射向超级航母,然后其他的一系列生活物资和精细用品则通过“细脖子”处的专用补给设施向数公里之外的超级航母输送。最开始的是一些能够承受高速弹射的物资。当处理完这些物资之后,诸如食物还有精密零件等湿货干货才会进行传输,实际上补给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补给这些物资上面。同样补给事前的对位、舰船姿态调整等也是花费时间的大头。
不同于小船与小船,两艘都长达五十多公里的舰船之间那仅仅只有数公里的空余实际上是很小的。很可能就是转向偏了那么一度就可能会造成撞击等事故。
“没想到居然是第二补给舰队倾巢而出啊。”
一名站观测台上面正好没什么事情做的军官看着外面那根圆柱体感叹道。
快速战斗支援舰是为了弥补普通的补给舰在超级航母编队进行机动作战过程当中物资不足的情况而建造的。
在进入宇宙时代尤其是有了跃迁引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人类都认为靠普通的补给舰就足以完成对舰队的补给。
但是当邦联与人类,人类与人类之间通过战争学习战争以及技术的进步之下,宇宙战争的规模、烈度、时间长度愈来愈长的情况下,uf逐渐发现很多情况之下现有的普通补给舰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对机动作战当中的超级航母编队进行补给的任务,这极大的影响了人类超级航母编队的进攻能力,于是曾经母星时代的一个概念又重新被提起——那就是快速战斗支援舰。
跟得上满宇宙机动的航母编队、优秀的隐蔽能力、快速补给能力是快速战斗支援舰不同于常规补给舰和货船的特点,虽然看起来现在依然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补给。但是不考虑是否能够更得上的问题,快速战斗支援舰与普通补给舰和货轮那种动辄十个小时乃至数十个小时的补给时间来说已经是大大的进步了。
当第二补给舰队开始对特混舰队进行补给的时候,这个信息也自然的在舰队内网上面公布了开来,于是许许多多的星球防卫军军人陆陆续续的从各个地方向各个不同地方的观察台那边移动,当然也包括了安康自己。
在外观景台看了一下那好像是“高达”系列当中的殖民卫星一样的快速战斗支援舰之后,安康满怀着好奇心跑向了一处港口看补给的货物当中有些什么好东西。
不同于快速战斗支援舰由八个主港口所组成的“出货口”,超级航母接受补给的地点就是侧面和前后大大小小的港口,也就是舰载机进出的地方。
这些“弹射口”虽然在作战状态当中被层层的装甲所覆盖仅留下一道“缝隙”供舰载机弹射和回收,但是在平常状态下一部分外装甲可以展开或者挪开以形成更加广阔的开口以供大型船舶和货物出入,入口则由全能立场隔绝舰体内外的环境。
这种通用型的航母港口在un建造出第一艘“春风”级超级航母之后被普遍采用。
好像是沙丁鱼罐头那样子被堆叠在一起的无人机方块从外太空当中“缓缓”的飘向了港口。在安康眼前的落地观察窗外,一块块无人机方块相继从宇宙空间外透过全能立场进入了港口。接着在反重力牵引设备的辅助之下放上原本就存在的舰载机回收线快速收容进了机库,在机库当中这些“无人机方块”将会被拆分然后进行归位并且进行第一次检查。
在牵引光束作用下。一架架用以补充之前战斗损耗的无人机经过加速以及最后的减速,就好像是蚂蚁搬家一样从快速战斗支援舰上出发,飘过变的“繁忙”的宇宙空间进入港口。
之前曾经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