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非和平崛起>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

“大人,这立宪真能救大清吗?”邮轮开出了上海十六铺码头,送行的人群散去,吴宸轩回到舱室里开始处理文件,秘书黄鑫培忍不住问了一句让吴宸轩直皱眉的问题,自己这个秘书看来是太天真了,算了,还是耐心讲讲吧,反正对方也是历史上有名有号的人物,智商不会太过奇葩的。

“任之,你可知道太平天国的最终赢家是谁?”

“不是清廷吗?他们最后可攻入天京,将太平天国几乎屠戮一空。”

“要我说,太平天国固然国破家亡,这大清朝也差点被一帮神棍给颠覆,中央集权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吴宸轩给自己这个史册上也算名人的秘书上了一堂真实的历史课。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以曾、左、李三人为首的汉族地方督抚迅速崛起。他们手中握有地方的政权、军权、财权,几乎不受中央控制,朝廷从此呈现出强枝弱干的局面。从光绪二十七年实行新政开始,朝廷不断采取措施削弱地方督抚的军权和财权,而把它集中于满人之手,若不是满人实在挑不出个成形的,恐怕这九大*疆臣未必让汉人染指。今年设立陆军部,由它统率帝国的全部陆军,该部的尚书及两位侍郎都由满人担任,这样陆军名义上就全部由满人统率;设立度支部,控制地方的收支,宣布只有中央才拥有对外借款及铸造、发行货币权。这样的宪政改革越往前推进,汉族官僚手中的权力就会不断丧失,而中央政府集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汉官普遍感到被欺骗了,他们对满洲朝廷的不满就空前表现出来,原来满人掌兵,自然不惧这些书生,但是现在天下兵权十之七八在袁项城、我和南方几个汉人督府手里,满人现在已经是空壳子一个,风吹草动的他们就已经经受不起了。”

“这宪政的第二失策之处应该说是失去了士绅的支持,坏了根基。”吴宸轩继续分析大清宪政的弊病所在。

“士绅?可未曾听说士绅有揭竿而起的。”黄鑫培心里实在疑惑,汉人官吏被排挤他是亲眼所见,眼前这位大人不就是例子,所以他不难理解,但是说道士绅似乎和朝廷是一家人,虽然满人不说“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政权不下乡的传统倒是传承已久,基层政权都是士绅们在代为执行,没见到那家士绅扯旗造反啊。

“其实你说的也对,一般来说,绅士是保守的,他们比较倾向维护传统的体制和意识形态,这与维护他们的地位和在地方的威望是一致的。”吴宸轩继续分析道“不过经过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事件后,他们终于认识到闭关锁国那一套不行了,于是逐步放弃了过去保守的观念,致力于兴办新学、投资实业。有些人成为实业家,有些人还出国留学、游历或进新学堂学习,因而在思想观念上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山东商会的诸君谁还会把大清国当成自己的祖宗供着?工商一旦成为士绅的主业,构建在士绅土地制度上的大清基层统治架构必然会瓦解,到时候没了根基的大清国还不是一推就倒?”

实际上在清末新政之前,绅士们虽然在地方上有着巨大影响,但他们是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正是预备立宪给他们登上全国舞台提供了机会。朝廷设立咨议局、资政院以及推行地方自治,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合法的活动场所,并使绅士阶层实现了全国性的集结,形成了当时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立宪派。他们以咨议局和资政院为阵地,对地方和中央的政务和舆论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立宪派形成后,怀着对国势日衰的深切关注,他们急切希望在中国能实行宪政,以抵*制日益严重的革命,并在宪政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同时,他们对满洲贵族垄断政权核心的状况越来越不满,在咨议局和资政院会议上他们同清政府不断发生激烈冲突。

当他们的要求被拒绝,当“皇族内阁”成立之时,他们感觉到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许多人转向革命,成为清政府的对立面和掘墓人。立宪派的离心倾向和最后对清政府的绝望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武昌起义爆发的7个星期内,15个省以咨议局为中心纷纷宣布独立,立宪派抛弃清政府是个很大的因素。清朝的统治在地方上已经被立宪给掏空了,清末的中央政府已经对地方士绅毫无约束能力了。

“宪政失败的第三个因素就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没吃没喝的自然会揭竿而起。”吴宸轩如同神棍一般的预言让黄鑫培很是疑惑,这百姓跟宪政似乎搭不上界,但是吴宸轩很快就解释给他听。

“有人说明亡于辽饷,这话虽然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明末也是民不聊生,民变风起,这辽饷加一两,贪官污吏就能收上来十两百两,百姓被压榨一空,不起义就饿死,你说会怎么样?朝廷如果推行宪政改革肯定也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这些费用反正朝中衮衮诸公不会拔毛,还不都以各种名目强加到百姓头上,再加上许多官吏在推行改革过程中趁机中饱私囊、搜刮民财,百姓负担不断加大,许多处于绝境中的民众纷纷起来反抗。民众力量的不断打击,将会动摇了农村中旧的生产关系,并瓦解了清政府在农村地区政权的根基。”

“那就是说这次我们无论考察的结果如何,立宪都是死路一条了”黄鑫培有点意兴萧然,毕竟是年轻人,难得有一次身负重任去海外探索强国之路的机会,本来充满激情的旅行竟然被老大分析来分析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