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非和平崛起>第二百六十七节 夺宝奇兵在行动
是内务府的官员,里面卖的大都是从宫里偷出来的东西。有些东西就是类似的百宝匣,显然是从建福宫里倒蹬出去的。

大清国就剩下紫禁城这点地盘之后,宫内的偷盗行为愈发猖狂,载沣既然已经无政可摄,就对金银财宝这些东西更加感兴趣了,他决定采取措施,杜绝后患。最后,隆裕也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清点宫中的藏品。谁知这样一来麻烦更多了,毓庆宫的库房门锁不知什么时候给人砸了,乾清宫的后窗也被打开了,甚至连隆裕陪嫁的首饰头面也神秘失踪了。

看着事情越来越不像话,这些主子们能做主的也就是这宫墙内的小天地了。为了追查盗案,隆裕命令敬事房组织人员会审当事太监,有的甚至还动了刑,但收效甚微。不仅如此,建福宫的清点刚刚开始,当天的夜里便突然起了大火,清点的和未清点的全部烧个精光。载沣当然对太监监守自盗的鬼把戏看得很透彻,他愤怒地对身边人说:“我刚想查太监偷盗珍宝的罪状,他们就烧毁了建福宫花园毁灭证据!”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错怪了这些太监们,当然他们的本意倒是正如摄政王所猜测的那样,不过他们显然疏忽了给他们提供便利的幕后金主,根本就没有打算用钱摆平此事,他用的办法更加简洁有效,虽然和铜钱同样是铜制品,不过子弹的价格显然要便宜的多。

夜晚发生的火灾是一个名叫马来禄的太监首先发现的。据说当时大火是从建福宫的敬胜斋开始烧起的,马来禄起来打更时,发现火焰已涌出窗门,烧向相连的回廊。马来禄见状大吃一惊,连忙报告了敬事房,但内务府的官员和太监对消防知识一无所知,呆若木鸡,任凭火势蔓延。大火将宏伟高大的延寿阁烧塌,燃烧的椽梁倒在其他宫殿上,又将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等化为一片火海,就连那一棵棵的古松翠柏,也变成了燃烧的火树。附近老百姓都看见紫禁城西北角红光满天,火焰高达十丈余,听到内里夹杂着噼里啪啦的燃烧声,还有惊慌失措的哭叫声。

位于东交民巷的意大利公使馆消防队首先发现了火情,消防员们马上开着救火车赶到紫禁城。此时虽然城外已经是民国,但城内仍旧在遵照清朝宗法的规定,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踏进皇宫内苑一步。守卫宫门的敬事房太监刘炳礼一边阻止消防队进宫,一边派人报告隆裕和载沣,等在紫禁城西侧的一座宫殿里找到载沣时,大火已经燃烧了一个多小时,载沣略微考虑一下还是命令打开紫禁城侧门,让消防队员进宫救火。

打开大门后,闻讯赶来的警察和消防队员急忙进宫救火,但紫禁城内没有自来水,消防水管无法使用。后来只好将所有的水管接在一起,取紫禁城外御河之水扑救,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最后无奈之下,训练有素的意大利消防队员指挥大家拆除房屋,隔断火道,这样才将大火扑灭。

载沣也来到救火现场,他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呆了,有位宫内的侍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看见摄政王和皇太后站在一堆焦木上,黯然凝视眼前的景象。几位亲王也抵达了现场。内务府的人员对灭火之事一窍不通,却煞有介事地对着秩序井然的消防员吆五喝六。”

人们眼里这位已经有些落拓的摄政王其实并不傻,他明显看出了某些人借救火之名趁机揩油,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救火的时候,中国人、外国人、紫禁城里的人、城外的人,人来人往,沸腾一片,忙成一团。除了救火还忙什么,这是可以想象的。但紫禁城对这一切都表示了感谢,毕竟他们带走的比起他们挽救的整个紫禁城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确如载沣所言,他对所有帮忙的人都表示了谢意,还专门为消防员提供了水果、茶水和糕点以维持体力,事后还派人为警察和消防队送去两万银元的酬劳费。

在救火的场面上演之前,另外的一幕已经在北海边上悄悄的开锣了。一辆接一辆的马车被一个个从宫墙上顺下的篮子里面的东西给填满,等到最后一名涉事太监从宫墙上下来的时候,天色还很黑暗,在这个宫城的角落里,今天当值的侍卫已经在另外一个角的角楼里开了赌局,大把挣点外快的机会没有人会错过。

“曹爷,我们都到齐了,您看。”一个首领太监模样的家伙对着后面一招手,让那些大小宦官们都噤声,他和眼前这位京城最大的珠宝行老板可有一笔天大的买卖要敲定。

“诸位辛苦了,这样吧,我们到我们会馆去,银子货物当面两讫,黄公公您看如何?”

“行啊。客随主便嘛。”

两位像是亲兄弟一样勾肩搭背的就上了头一辆车子,其他太监也佝偻着腰上了其他车子,一行二十多辆马车静悄悄的离开宫墙,开始望北海边上绕过去。

“这位爷,您是济南的吧?”一个小太监对一个黑衣护卫没话耷拉话。对方一阵子沉默,似乎哑巴了一样。

“嘿,要是前些年,让老子睬你才怪呢,什么东西?”这位觉得失了面子,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样子。“这位壮士,你这位弟兄不是天聋地哑吧?”

看着一副趾高气昂神情的小太监,另一侧的那个护卫的年龄大了些,有些沧桑的脸上有些可怜的神色,他努了努嘴唇还是说了一句“他只是不习惯。”

“不习惯?”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小太监追问道“不习惯什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七节 夺宝奇兵在行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