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贞观闲人>第六百章 长安多事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天衣无缝的阴谋。

任何阴谋终归都有破绽和漏洞,有些阴谋成功了,是因为它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存在的漏洞微小到没人发现,所以它成功了。

晋阳的情势也是如此。

李素清楚这里的水很深很浑,里面不知隐藏多么大的黑幕,但是他也坚信,自己总会找出这个阴谋的漏洞,只要足够细心。

名叫卫从礼的地主被李素下令半请半强迫地带进了晋阳县衙住下,嘴上说得客气,实际等于将他软禁。

接下来李素仍忙着指挥禁卫搭建棚帐,而小屁孩李治仍旧跟在他身后,像一块粘稠得甩都甩不掉的鼻涕,不时提出一些幼稚的麻烦的问题用来刷存在感,脸上永远只有两种表情,要么蠢萌,要么写满了“该页无法显示”的无知,李素被烦得不要不要的。

“子正兄,你猜那个姓卫的地主到底知道些什么?难不成晋阳百姓不见跟他有关?”

“…………”

“子正兄,我们为何不下令对卫从礼严刑拷问?这样不是更直接吗?”

“…………”

“子正兄,我们为何不把所有禁卫派出去寻找逃难的乡亲?或许他们躲起来了呢……”

“…………”

“子正兄,你作为名满天下的名士,有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

“…………”

“子正兄,你搭理一下我啊,我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说话,感觉自己很罗嗦……”

“…………”

李素想叹气,这位是他的队友啊,可是表现得这么白痴,早早有了猪队友的一切潜质,他该怎么办?

情不自禁地开始犹豫要不要给长安送道奏疏请求换队友……

******************************************************************************

长安城。

四道雪灾,数以十万计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城,很自觉地在长安城外的平地或乡村安扎下来。难民们很平静,也很有素质,不吵不闹,只是静静地聚集在一处,抬着迷茫无神的眼睛,看着长安城巍峨高耸的城墙轮廓。

繁华国都,熙熙攘攘,看似与都城毫无关联的雪灾,如今长安城的每个人都察觉到,原来雪灾已与自己切身相关了。

长安九城增派了守城门的府兵,左右武卫和羽林禁卫纷纷执戈上街巡弋,就连城外南北两大营操练的府兵也紧急调动起来。

君臣聚集甘露殿,接连三天没合眼,商议安置难民之事。

最后得出了结论,一则以“抚”,二则以“疏”,三则以“防”。

“抚”的意思自然是赈济,安顿,调动官府,动员富庶商贾开粥棚,并在城外搭建棚区安置难民,不使一人饿死冻死。

“疏”的意思是疏导,不使难民太过集中,动员并将他们安置到长安周边的邻县,并允周边邻县开官仓放粮赈济。

“防”,自然是戒备提防,不管怎么说,城外聚集着十万计的难民,对长安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拱卫长安的各卫全都调集起来,分别驻扎在难民聚集地带周围严命以待。

李世民一声令下,城外很快开始搭建棚帐,有意思的是,和晋州一样,难民区的棚帐也分好了区,早在李素奉旨赈济晋州时,小屁孩李治便将棚帐分区之法报于长安,并在奏疏里详细述说了分区的好处,可以避免多少弊端等等,李世民与众臣商议过后,众人皆赞叹不已,于是李世民二话不说,全数纳谏。

调动官府和各卫府兵属于圣旨,不遵也得遵,然而户部的余粮却已尽数调往四道赈灾,国库所余极少,于是官府不得已发动长安城东西两市商贾,并连夜召集城内有名的大粮商。

就在难民三三两两聚集时,长安城迅速做出了反应,粮商开仓出粮,一车车的粮食运出城外,有的粮食是以官府名义暂借,有的则直接打出了商号的旗幡,冠以商人姓氏白送,于是城外棚帐的用餐区内,除了固定的官府赈灾dian以外,随处还可见“商号善棚”“记善粥”等等旗号,一时间旗幡遮天蔽日,漫天飞扬。

就连一些家境尚只能温饱的百姓人家,这时也主动从家里分出一部分粮食,篮子里揣几个烙好的面饼,搁几个自家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蛋,蹒蹒跚跚一脸不舍,动作却十分坚决地递给官府的赈粮处,然后掉头便走……

排队领粮的难民们满含热泪,但见衣着粗陋的百姓送来粮食便跪地一拜,百姓匆忙回礼,再给一个共勉的微笑,算是尽过绵薄。

大灾之时的关中长安,这里成了一处暖意融融的风景线。世道人心,岂尽如寒冬凛雪?终究也有几分春意暖风,徐徐吹送人间。

…………

满朝君臣忙着抗灾赈济,长安城里同样也有人在忙,不过他忙的不是赈灾,而是个人的前程。

长孙无忌府。

今日长孙府上来了一位熟客,同时也是贵客。

一大早,贵客便登门了,长孙家的管家急忙大开中门摆出仪仗准备迎客,却被贵客阻止。

“孤此来拜访舅父,自家人何必虚礼?免了,便从侧门入吧。”

贵客却是太子李承乾,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按礼应是先论君臣,再论亲伦,太子登门,长孙家是必须大开中门迎客的,不仅如此,还要摆香案,出仪仗,从前门到中堂都要铺上红地毯。

只是长孙无忌身份不同,他不但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同时也是李世民最


状态提示:第六百章 长安多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