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陷阵无敌>第一六一章 军营之内

孙坚军在许昌城外所看到的那支大军,自然就是高顺所带来的五千援军。

至于五千大军看上去为什么会有四五万大军的感觉,其实答案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在战马的马腿上绑好树枝等物,以使其在前进的过程中扬起无尽灰尘,让人远眺时会误以为有大军来临之类的计策。

这便是郭嘉的计策——疑兵之计,要让孙坚军认为援军的数量不少,让其心有顾虑,这样才能顺利拖延其攻城的时间。

为此,郭嘉还建议曹操让高顺把所有的骑兵都带走。毕竟带到官渡的一千骑兵队如今只剩一小半,在官渡战场上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还不如在别处好好加以应用——哪怕只是在马腿上绑树枝充样子,作疑兵之用。

一支优秀的骑兵队,通常都是一人三马,曹操此时条件还没这么充足,但一人二马还是绝对要保证的,因此高顺带回许昌的马匹也有八百多匹。在这八百匹马的马腿上全部绑上树枝,所能扬起的烟尘已经是相当厉害了。

另一个时空中,张飞在长坂桥前就用过这一计策,当时他只是让属下用十几匹马扬起烟尘,结果就使得曹操误以为有伏兵而不敢进。

要是曹操知道长坂桥的另一边真的只有张飞及其手下寥寥十数人,哪怕张飞嗓门再嘹亮又有个屁用,曹操大军一拥而上早就把你碾成渣了。

至于这支援军之所以选择扎营城外而不是进城帮助守备,这原因也很简单。选择扎营的话,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布置,让孙坚军继续保持误会,认为援军数量很多。可一旦挥军进城的话,其动静说不定就会为孙坚军所察,从而通过斥候等途径得知援军数量的底细。

就算多了五千人,许昌守护力量依然不足,如让孙坚军察觉真相,届时对方又会肆无忌惮地攻城了。

就这样,在扎营的时候,高顺按照郭嘉的吩咐,故意多扎建了许多空营帐,而后在黄昏吃饭的时候,高顺又故意多设营灶。周瑜、孙坚根据从斥候回报的曹营内帐篷数量以及炊烟情况分析,觉得这支援军人数至少不下四万。

————————————————————————————————孙坚军大营中,周瑜一脸凝重,在思考着一些问题。

“公瑾,你说,曹操的援军缘何没有进城?”孙坚坐在主位,对周瑜问道,其神情也十分严肃。

“曹孟德为人诡诈,这说不定就是他的计策。”周瑜对这一点也是十分不解,按理说援军到来,应该进城帮助守军防御才是,可为什么这支援军反在城外安营扎寨?

思来想去,周瑜自以为得出了一个应该正确的答案。

“恐怕是曹操想要牵制我军。”周瑜缓缓道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曹操选择扎营城外而非进城,估计就是想趁我军攻城时发动袭击,令我军首尾不能相顾,而其势自溃也。”

曹营中曹字帅旗挂得高高的,所以无论周瑜还是孙坚都认为曹操亲自来了。

毕竟是四万大军,不管北方官渡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化,可既然回来了这么多人,那么说明官渡的战事肯定告一段落了。

所以曹操一定身处援军之中,为其主帅,孙坚和周瑜都对这一点确信无疑。

如果让高顺知道周瑜他们的想法,一定会滚在地上捧腹大笑。

不过,现在周瑜和孙坚,当真是感到十分为难。

“我们一攻城他们就发动袭击,那我们岂不是被动到了极点?”孙坚眉头重重皱起,沉声道。

周瑜没有发话,曹操四万大军至,自军现在确实十分被动。

一旁的孙策、太史慈、周泰等人看着一语不发的周瑜,心中都暗暗着急。

连周瑜都沉吟不语,可见事态的麻烦程度。

“有什么好犹豫的?如果怕那支曹军在我们背后捅刀子,那就先把他们都解决掉再攻城不就得了。”周泰个性最为大大咧咧,直接囔囔道。

孙策和太史慈在一旁听得那叫一个暴汗,四万曹军啊,虽然论人数我军还是要多上一点,可要真打起来我军未必就能拿得下对方。再者,既然说了攻城时援军可能会发动袭击,那么你怎么就不想想,我们攻打那支援军的时候,城内的守军不是照样可以来抄我们后路么?

这道理我们这些武夫都能想到,却不料还有比我们更傻更天真的人啊。

周瑜把道理大致和周泰解释了一遍,周泰讪笑几声,便也默不作声了。

按周瑜现在的本意,他是想劝孙坚撤军的。毕竟如若曹操真的亲自率军回来的话,那么许昌城便再也没有任何被自军攻克的可能。

可他最终没有将劝解的话说出口,他知道,孙坚肯定不甘就此撤军。

只要能进了许昌城,那么孙坚便真正拥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而孙坚想要问鼎天下,也必须进入这许昌城。

坐镇江东,即使将江东发展的再好,那终究也不过是一方诸侯而已。只有掌握了天子、连结江东与中原之地,才有向整个天下拓展的实力。

就在白天,自军距离拿下许昌城只有一线之差,如果那是能在加大把劲,或许现在孙坚早就已经进了许昌城,向皇帝“问安”呢。

诚然惜哉!

曹仁,就是因为那个曹仁的誓死抵抗,使得这一切终成一场空。

现在周瑜有些后悔,当初将东门作为目标的时候,自己有些随意了。早知道曹仁竟是如此难缠的话,当初自己就应该好好调查


状态提示:第一六一章 军营之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