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抗日之尖刀>第264章伏笔

欧阳剑夫妇赴任重庆5天后,周恩来陪同英国公使卡尔爵士,美国公使詹森,接受欧阳剑的邀请前来做客。为了避免老蒋猜疑,为此欧阳剑在国防部请来一名书记员,全程记录双方的谈话内容。之前欧阳剑也向老蒋作了汇报并获得批准。宾主见面气氛非常融洽,恩来与两位公使很熟,并对双方做了详细的介绍。

宾主落座后,梅芳领着二位公使夫人,去另一个房间联络感情,避免打扰男人之间的谈话。梅芳请了一天假,为了尊重对方,她刻意打扮了一番,穿了一身黑色的旗袍,显得典雅、庄重。由于梅芳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很快博得二位公使夫人的好感。

这厢,恩来对双方介绍之时,欧阳剑打量二位公使。英国公使卡尔爵士,年龄大约50多岁,面色较黑、身材欣长,鹰钩鼻子非常突出,神态显得高傲,也许作为英国人长期形成的优越感,流露出惯有的做派。

美国公使詹森,年龄也50多岁,一头银色的头发预示着其血统的纯正。詹森身材高大、微胖,面相显得温和,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根据欧阳剑的记忆,整个抗战期间,英国一直拒绝对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援助,而且对日本采用听之任之的态度。相反,美国虽然与日本依然保持大宗贸易,间接助肘了日军的疯狂,但美国奉行的是单边主义,这是国家利益的在作祟。

欧阳剑同样清楚,美国人非常务实,强大的日军在中国战场碰壁后,他们的对华政策很快就会调整。而面前的詹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关键人物,有人曾评价他在对华政策方面影响了3任美国总统。欧阳剑同样清楚,美国对华已经有所松动,而日后如何让美国的援华法案坐实没有水分,如何扩大份额是欧阳剑首先要做的事情。因此眼前的詹森是关键的人物。

至于英国公使卡尔,他对国内的影响有限。关键是英国很快就自顾不暇,即便在他身上下功夫也没有多大用处。只要此人不暗中使绊子就不错了。为了便于交谈,外交部配置了三名翻译,二位公使各一名,恩来配属一名翻译,欧阳剑不用翻译。宾主在友好的气氛中交谈了一会儿,很快进入敏感话题。

欧阳剑用流利的英语问道:“卡尔先生,詹森先生,中国军民浴血拼杀,日军叫嚣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妄成为笑柄,他们只是一厢情愿。虽然我们在各个战场接连失利,但是粉碎了日军的企图。伴随战线的拉长,日军已经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二位先生,我可以直率告诉你们,中华民族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最后一定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英国大使卡尔道:“欧阳将军,目前德国在欧洲挑起战火,大英帝国的核心在欧洲。为了避免欧战爆发,我们无力干涉亚洲事务,对此请谅解。不过我对贵国军民顽强抵抗表示尊重,我会向英国政府请求给予帮助。”欧阳剑清楚,开战以来,国民政府多次要求英国提供经济援助,但均遭到拒绝。去年日军攻占武汉、广州后,英国的在华利益深受其害,其对华政策有所松动。

抗战初期,由于美国与日本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美国不愿卷入中日战争。根据资料显示,从1931年至1940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占其对远东出口的百分之40,而日本从美国进口占百分之21.日本是仅次于英国和加拿大的第三大雇主,特别是军用物资方面。可以说日本作战之需,主要军用物资来源出自美国。

根据统计:1937年,美国对日军事输出达1、68亿美元,占对日输出总额的百分之58。诚如美国国务卿**生所说:如果没有这种援助,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其实老蒋对美国抱有幻想,是基于全局考量。尽管美国态度冷淡,但是老蒋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国亦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国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狭义之感。

尤其是美国罗斯福总统,有解决远东所有问题之怀抱,且舆论导向,国会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然有所作为。时下老蒋制定了战时争取美国的外交方针,未免有些一厢情愿,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一直奉行避免刺激日本的国策。即便如眼前的美国公使詹森,作为远东事务专家,向来主张对华武器援助,但暂时也改变不了美国现行的国策。

詹森道:“欧阳将军,贵国政府的顽强抵抗,我们都看在眼里。如何制止中日之间的战争,美国政府正在积极斡旋,37年9月,罗斯福总统宣布:在没有新的指示之前,禁止美国所有商船向中国和日本运送任何种类的军火、武器和军需品。开战之初,我们为贵国提供了1、38亿贷款,为购买武器提供了支持,这都是积极的一面。”

“詹森先生,我不否认贵国的积极对华政策。可是据我所知,贵国不愿刺激日本政府,日军赖以生存的钢铁、煤油并没有禁运。贵国标榜民主的楷模,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面对日军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其实是在助肘为虏。我坦言说如果没有贵国的帮助,日军根本不敢发动侵华战争。”

“欧阳将军言重了,美日之间的贸易往来,属于正常范畴,我们对所有贸易国都一视同仁。”詹森表示无奈。欧阳剑心里清楚,现在就改变的美国的态度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日德勾结在一起,美国才真正意识到危险,不得不对华采取新的政策。而欧阳剑所要做的,就是先把伏笔


状态提示:第264章伏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