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殿中的所有朝官都惊愕地看着婉儿。/其实他们都知道这个女皇身边的女人每夜在和谁睡觉。他们真的不明白了。他们不知道这是女皇的意思,还是这个女人故意施放的烟幕。他们不知婉儿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其实女皇对婉儿突然提出的这个请求也觉得很惶惑。她想婉儿真是看透朕了。朕还什么都没说,只是用脑子想了想,这个丫头她怎么就全都知道了。莫非她真是火眼金睛,她一直能看到朕的脑子里,那么把这样的女人留在身边,是不是就太可怕了。武皇帝这样想着,就当场厉声责问婉儿,东宫有太子,你又将太子置于何地呢?
想不到婉儿也是据理力争,她说如果陛下真能允许庐陵王返回,那么以伯仲之后,自然就应当是复立庐陵王为太子,这是古已有之的规矩,想当朝太子也会遵守这长幼有序的法典的。
可是朕并没有同意让庐陵王回来。他是被朕废黜的,他是有罪的。
可是已经十四年了。陛下,以十四年的光阴来折罪,奴婢以为……
算了算了,别说了。朕不愿意再说这件事了。你们都退下去。让朕自己想自己的事。婉儿,你给我留下。
大臣们懵懵懂懂地离去。他们知道这个上官婉儿是在表演,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她是表演给谁看的。
当殿堂里只剩下了婉儿,女皇突然发起了脾气。她用嘶哑的而且是有气无力的声音对婉儿喊叫着,你这是要干什么?你是不是要气死我?你怎么知道我会让显回来?你又怎么知道我会让显来继承我大周的王位?不!这明明是武周的天下,怎么能让显来篡夺?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竟会在那几个本来就巴望着李显回来抢权的李唐旧臣面前说这些?那朕的尊严呢?朕从来就没有答应过他们。你把朕的计划全都打乱了。继承朕大周王位的,只能是我们武家的后代,这难道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吗?你不是也提到过三思吗?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不要再给朕添乱了。退下去吧,朕要自己考虑自己的事。
如此婉儿尽管受到了女皇的一顿指斥,但是她知道她已经完成了。她已经在那些拥戴庐陵王的朝臣们中间表明了她的态度。尽管他们都知道她究竟是谁的人,尽管他们都认为她很势利,但是毕竟是她如此勇敢地首先说出了复立庐陵王为太子的话。那是那些号称亲李唐的臣相们谁也不敢说的。
婉儿那掷地有声的对李显复位的吁请就那么存在了,并且深深印在了那些朝臣的脑海中。婉儿知道他们听到了婉儿的吁请,就等于是未来返朝的庐陵王李显也听到了。这就是婉儿为李显的返回为自己做的铺垫。她想她这样做也就是像太平公主那样脚踩在了李武两条船上。她想那是她为自己争取来的。她这样做其实也是要担风险的。不仅担风险而且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她甚至为此而遭到武三思的打骂,被他弄得满身血污,甚至差点被他杀死。但是婉儿还是坚持着这样做了。因为那是她审时度势做出来的分析和判断。唯有她。满朝中唯有她一人真正看穿了女皇的心。那是她的直觉。而她的直觉通常是不会错的。是她在日日夜夜感觉着女皇。是她在感觉着女皇的所思所想。那甚至是连女皇也没想清楚的,但是婉儿替女皇想清楚了。就是女皇真的不让庐陵王返回,婉儿也会说服或是逼迫女皇接回庐陵王。婉儿知道那是大势所趋,那是命,是天意,是谁想违抗也违抗不了的。婉儿没有错。婉儿不会错。尽管紧接着女皇在一次朝中的议事中,真的提出了她欲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但是婉儿依然坚信李显返朝是迟早的。仅仅是迟早罢了。那是不可改变的。
如此,婉儿做好了一切迎立新太子的准备。她知道她将斡旋于其中,不单单是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武三思。尽管武三思并不理解她,但是她真的是为武三思去做了。大概武三思直到最后,才相信了婉儿确实是个重情重义的女人。
婉儿所看到的,是女皇最终的选择。而在女皇呵斥婉儿擅自提出复立庐陵王李显的请求时,她确实还没有做出那个最后的选择。于是才有了不久之后女皇在一次朝中的议事中,毫无铺垫地,就突然提出了欲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意思,让满朝文武着实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大家对此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特别是对武皇帝所提出的那个人选武三思,他们更是觉得不可理喻,不知道女皇是不是真的糊涂了。如果是武三思,那么他们宁可觉得女皇还很健康,还能每日临朝参决国家大事,那么继承人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急迫了。
朕在问你们哪,你们没听到吗?
宰相们被女皇的追问弄得措手不及,面面相觑,一时间似乎谁也不知是该响应女皇,还是应站出来反对女皇,他们还看不清女皇的心思。
而垂立于女皇侧面的婉儿,倒是很清醒地看出了女皇其实是想借武三思为由头,再度把这个一直困扰她的,而且是她觉得越来越紧迫的继承人间题提出来。当然婉儿从心眼里还是对女皇的这个提议感到很欣慰。她不管女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管满朝文武是不是会心服口服女皇的这个提议,单单是女皇能够提出来,婉儿就非常感谢了。她不知女皇是在给她一个面子,还是真的在给武三思一个机会。婉儿想如果三思真的能被获准立为太子……但是婉儿立刻就不再想了。因为她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