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婉儿为什么要如此死心塌地地把自己捆绑在武三思的那条战船上,在惊涛骇浪中,随那条大船起伏颠簸。她或许是太忠于那个已经仙逝的女皇了。她是因忠于女皇而忠于女皇的后代们,她不忍心武家的后代从此被斩尽杀绝,而从此不再有人能在武家的嗣庙中为女皇进香供奉。不知道为什么婉儿跟定了武三思。她不仅把她的身体给予了武三思,还把她的智慧也无条件地送给了他。进尔让迷惑中的李显觉出武三思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不可多得的人物。所以他宁可讨伐张柬之等为他打下江山的诸大臣宰相,也要死死留住武三思。他宁可相信皇后和婉儿,因为她们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怎么会加害于他呢?
中宗李显最终决定将五王赶出朝廷,其实还因为他知道唯有这种选择,他的后宫才能合家欢乐,皆大欢喜。不但皇后、女儿不再和他纠缠,就是婉儿也会对他笑逐颜开。十多年来,他所受的苦难太多了,他深知一个祥和美好的家庭对他来说意味了什么。他太看重他身后的那个家庭了,也太看重那些令他赏心悦目、怕然自得的嫔妃了。他何苦要为了那几个恃才傲物的朝官,而得罪了他要朝夕相处长相厮守的那些女人呢?
于是,果然,五王均罢其政事,被封予了郡王的远离朝廷的闲差。然而,就是如此地贬黜了张柬之等功臣,武三思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曾大言不惭地宣称,我不知世间何为好人,何为恶人,凡巴结我的就是好人,而反对我的就是恶人。依照这个原则,张柬之们自然就是坏人了。于是武三思对反对他的人就决不手软。结果不久之后他就一不做、二不休地又罗织出了一个关于张柬之们的罪名,说洛阳的天津桥卜有揭露韦皇后yín_dàng行为的字条,上面吁请皇上将这个污秽的女人罢废。
这个伪做的字条是武三思拿给圣—亡的。而韦皇后当时正煞有介事地坐在圣上的身边。韦皇后听到那字条上的污言秽语之后就哭哭啼啼了起来,她抽泣着说,这天下真是不太平了,今天他们能废了我,明天他们就一定敢杀了圣上。武三思便也趁火打劫,说一定是张柬之等人所为。他们被废黜之后心有不甘,便来指斥皇后的所为。以臣之见,圣上必将这些人贬谪岭南,或许方可保证圣上、殿下的平安。
韦皇后坐在一旁独自垂泪,她说我招谁惹谁了,他们要把对圣上的不满发泄在我身上。我清清白白,十几年跟随陛下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才度过了那苦难的岁月。如今好不容易坐在这皇后的位子上享几天清福,还要被那些恶人说三道四,攻击谩骂,那让我在这朝廷之上后宫之中怎样做人?莫不如陛下就废了我吧,不然我就死在这里,用我的头去供奉那些无耻之徒,用我的血去封住那些小人的嘴……
韦皇后说着就去抽李显侍卫腰中的刀。她一边歇斯底里地喊叫着,一边拿着刀就要砍自己。韦皇后的表演显然很到位,以至于连中宗李显都坐不住了,和武三思一道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韦后手里的刀夺过来。
韦皇后依然大呼小叫、不依不饶、寻死觅活。弄得显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加上武三思又在一边旁敲侧击,显只好带上他们亲自去找婉儿,要婉儿起草将张柬之们流放岭南的诏书。张柬之们可能直到此刻才意识到他们是多么地大度和大意。他们悔不当初在诛杀二张的时候没有将诸武一道干掉。如今的武三思如恶狼反扑,他们才不会像张柬之们那般手软呢。而中宗李显也决不会站出来救他们,于是张柬之们只能慨叹大势已去,无可奈何了。
婉儿睁大眼睛惊异地看着李显。显然如此的一出要清君之侧的闹剧不是婉儿导演的。婉儿为了武三思,可以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将张柬之们赶出朝廷,甚至赶出都城,但是婉儿导演不出如此下作的表演,为了将仇人陷于死地,竟然不惜将自己的私事丑事抖搂出来将罪名嫁祸于人。婉儿不相信这世间还有如此没有廉耻的人。但是她一听就知道这一定是韦皇后拙劣的苦肉计。一个出身于小小参军家庭的庸俗女人所想出的最无聊无耻的主意。而圣上怎么能就屈就了那个女人和那女人背后的武三思呢?
婉儿拿起笔,但马上又放在了案台上。她摇头。她说她不能下笔。她看着显时的固执的目光。她说陛下,就凭着这一纸肮脏污秽的字条,就要把郡王们发配岭南?奴婢实在不懂。
你要懂什么?这是朕的意思。
陛下真的这样决定?
朕决定了。
那么,陛下也知道岭南意味了什么吗?
那是他们罪有应得。
就是说,陛下要张柬之死?
显被婉儿大胆的责问逼得有点无地自容。他说不,朕也不知道。显有点犹豫了起来。甚至惶惑,甚至想收回他的旨令,想偃旗息鼓,不再追究。
而就在显的身后,很快迫来了武三思和韦皇后。韦皇后一副搔首弄姿的样子,和武三思当着圣上和婉儿的面就卿卿我我,轻薄放肆,令婉儿无比厌恶。韦后走近案台,就发现诏纸上还一片空白,她于是勃然大怒,转身对着李显大喊大叫:怎么回事?为什么诏令还不发出?莫非陛下改变了主意?
显支吾着。婉儿不知道显为什么会如此惧怕韦后。她真的都不愿再看一个帝国的君主竟会被皇后如此欺压。
韦皇后于是更加变本加厉,更加恶毒地问着显,难道对我的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