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灵异档案全录>第33章 蟒蛇嘴中的日本人

孙国辅说之前在地下河里面遇到的那种尸蛟,其实就是烛九阴和鸡冠蛇杂交产生的后代。/

按照孙国辅的说法,古代的时候他娘的没有电灯,所以长久持用的照明器具对每一个帝王都有着非常大的诱惑。那个时候,基本上每一个帝王都会派遣船队远赴海外,去某一些特殊的地方捕捉鲛人。那种鲛人身上有鲛油,而且它们常年生活在海底的阴暗之处,血液里面的细胞已经产生了异变,就是随便放点血出来都能照亮一大块的黑暗。但是那个时候科技落后,一只船队往往要出去十几年才能带回来几只甚至更少的鲛人,根本不够用。所以,那些古人就另辟蹊径,转而从地底深处挖出来烛九阴作为炼油的工具。

这烛九阴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在地底深处的蟒蛇。它们的双目严重退化,一般都是依靠敏锐的嗅觉去捕捉一些地下的生物。而且它们身体庞大,吃饱了就随便找个裂缝睡他个十年八年,导致它们体内的脂肪堆积程度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境界。

古时候的人会在可能有烛九阴出现的地带打洞,然后往洞里灌注鲜血。这个时候烛九阴就会从地底的洞里面爬出来,然后被早已经准备好的人类杀死或者捕捉。孙国辅还说他曾经见过一篇帛书,上面描写了当时捕捉烛九阴时候的一个意外。

那帛书上面记载,他们用鲜血将一条烛九阴引出来以后,发现它的体积实在是太大,就和传说当中的龙一样粗细。切└宜蓝永锩娴氖勘冲上去以后,几乎被它几个翻身就全部压死。当时拭弓箭射它,其中有一个士兵可能是被吓破了礱竟然在箭头上面涂上火油,然后点燃了射进了烛九阴的大嘴当中?

这一下精彩了。那烛九阴仿佛全身都是油脂一样,连血管里面流淌的也是火油,那个士兵这一箭仿佛点燃了一个火油筒,直接将烛九阴全身都引燃了火。这把火一直烧了几天几夜才熄灭,而挖出烛九阴的那座小山直接就被烧塌了。

孙国辅冷笑一声,然后瞥了一眼正在吃惊的张邢阔,然后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再次说道:“后来的古人学聪明了。他们捕捉到烛九阴之后,不知道又从哪里找来了鸡冠蛇王,然后让两者交配,弄出了这种尸蛟。他娘的,这尸蛟体内脂肪也是非常厚,而且它们生命力极为顽强,不吃不喝也能活个几百年。而且这尸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眼睛就和手电筒一样,你只要把它绑在柱子上面,用铁钩子钩开它的眼皮或者直接将眼皮挖去,它就能充当一个强效手电筒。嘿嘿..这种手电筒可是不需要换电池的,它能一直照亮几百年呢。”

“难怪我和赵队长之前遇到的那条尸蛟眼睛就像是灯笼一样,原来是这么回事!”张邢阔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了之前被赵括杀死的那条黑色怪物。

“哈哈..小娃子,没有听说过这种长得和龙一样粗细的大蟒蛇吧?”孙国辅说的来劲,他见张邢阔愣在原地,就再次得意洋洋的吼道。

其实,张邢阔以前听说过那种关于大蟒蛇的事件,不过那是国民党还没有战败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国民党有部队在云南边境地带和日本人打仗,那会战争暂时进入了相持阶段,在双方的战线上,都密布着猫耳洞,其实就是步兵反冲击掩体,挖猫耳洞的时候,就经常挖出来那山里的大蟒。

这些事情是国民党俘虏兵告诉张邢阔的,他们也说最大的蟒跟传说中的龙一样粗,张邢阔那时候还不相信,如今听孙国辅说起古时候的事情,才知道不是乱盖的。

不过在那些国民党口中,大多数蟒蛇并不主动攻击人,它们很懒,成天睡觉。有些士兵在猫耳洞里热得受不了,光着腚还觉得热,只好找条在树上睡觉的大蟒拖进洞里,几个人趴在凉爽的大蟒身上睡觉,还别说,比趴在冰块上都管用。

后来那条蟒干脆就在猫耳洞里安家了,天天有人喂它红烧肉罐头,吃饱了就睡,后来有一天战事突然转为激烈,连天的炮击封锁了国民党运送给养的通道。那炮打的,有时候掩体修的位置不好,一个炮群盖上,里面整一个班就没了。打了整整一个星期的炮,阵地周围连蚂蚁都没有了。猫耳洞中的红烧肉罐头没了,短时间内,人还能坚持,但是大蟒饿起来就忍不住了,它在猫耳洞里住习惯了,天天闻着士兵们抽烟的味道,也染上了烟瘾,怎么赶也不走,饿得红了眼,就想吞人,最后只好开枪把它打死了。把蟒皮剥下来放在猫耳洞里,蚊虫老鼠都不敢进洞。

有一天日本人趁天黑来掏洞子,放哨的战士当时打瞌睡,没发现他。那日本人打算往洞里扔炸药包,结果忽然觉得身上被蟒缠住一样,动弹不得,骨头都快被那巨大的力量勒碎了,但是身体上明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那日本人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第二天猫耳洞里的士兵们在洞外面发现了那张蟒皮..

“咋了?小娃子想什么呢?赶快开路啊?”孙国辅见到张邢阔再次发愣,只好劈手夺过他手中的砍刀,然后“唰唰”几声将面前一堆破布帘子一样的藤蔓砍倒。

“小娃子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赶快开路,不然..。。”,孙国辅后面半句话直接被憋回了肚子里面。因为随着那破布帘子一样的藤蔓被砍倒,露出了藤蔓后面的一幅血腥场景。

只见一条庞大的蟒蛇盘踞在藤蔓后面,最粗的地方有水桶粗细。那里树冠茂密,蟒蛇大部


状态提示:第33章 蟒蛇嘴中的日本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