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子龙也是没有接受杨一清的说法,在子龙心目中,无论如何,这皇位是自己亲哥哥正德的!
即便他现在有所不足,但是子龙相信他一定能成长起来,成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好皇帝,只因保定一行,子龙也是知道自己这位亲哥哥本性不坏。
眼见子龙真的没有意思,想要取代正德,杨一清也是叹了口气,然后就与子龙回转安王那边。
两边人又是交谈一番,约定过些日子,再沟通之后,也就分别离开了。
子龙放出号箭,自有军士摇动船只,把二人接回了西岸的大营。
在黄河之上的时候,安王也是颇为好奇,旁敲侧击的询问了一下子龙,看子龙的意愿到底如何。
虽然杨一清是约子龙单独去聊的,可是安王也大概知道他找子龙所为何事。
可是子龙也是依旧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安王,只是说愿意为大明,守好北疆,不使武林动荡。
这两样,前面是他那河套参将的身份所致,后一个,却是他武林盟主的身份。显然有这两个重任在肩,子龙也已经不想再去做太多了。
安王听得子龙的意向之后,也是不置可否的轻轻一叹,然后也就不再多说这件事,转而与子龙聊起刘瑾来了。
其实就内心而言,安王也是支持子龙取代正德,成为当今皇帝的。只是子龙不愿,以安王对子龙的了解,这个也是勉强不得,当下只得作罢。
两人回到大营之后,就召集了众人,把这次与杨一清会谈的摘要,都是大略的说了一下。
众人听得朝廷这边已经拖住了刘瑾,不使他重新回来掌握大军,不禁都是松了一口气。平心而论,不论是姜汉、何锦这样的军中宿将,还是古笑天、欧阳劲、马风月这些武林人士,都不想与大明的军队,做殊死较量。
不论输赢,都是大明的实力受损,这些人虽然地位、身份各不相同,可这其中道理,都是明白的很。
如今刘瑾被拖住,不能返回这里指挥朝廷大军,自己这支起义军与朝廷大军的战斗的可能性,自然也是低了许多。
而且听安王与子龙所言,只要多多收集刘瑾的罪证,最终一起呈报朝廷,就能双管齐下,彻底给刘瑾定下罪名,极大的可能扳倒刘瑾。
一时间,众人群情激昂,一个个都是建言献策,述说刘瑾可能的罪证,以及如何去找寻这些罪证。
安王见得众人如此,知道刘瑾倒行逆施,实是毫无人缘,既然如此,索性就把收集刘瑾罪证的事,都交给众人去做了。
姜汉拍着胸牌保证,说是刘瑾不但藐视边军,还侵吞了边军的军饷,如今刘瑾已经显出倾颓之势,他却可以去找各路边军收集证据,尽快呈报过来。
古笑天也是开口建言,说刘瑾在江湖一直有所图谋,虽然上次状告刘瑾控制武林的罪名失败,但是古笑天还是愿意出面,号召江湖之上受过刘瑾逼迫的武林人士出面。
有他二人领头,其他人也是洋洋洒洒,倍说刘瑾的不是来。
子龙与安王在上面见着,发现不多时,这里就已经罗列了数之不清的刘瑾罪名,当下二人也是高兴不已,对视一眼之后,责令众人分头前去取证。
众人得了命令,也都是欢天喜地的离了中军大帐,去各处收集刘瑾的罪证了。这一次众人也是铁了心,不扳倒刘瑾,誓不罢休!
就这样,子龙与安王端坐西岸大营,不是谈武论道,就是切磋武艺,要么就是训练三军,等待着众人的归来。
两日过后,不想众人大多还没有归来,就听得有探马回报,说是西面有大股军队,正迤逦而来。
本来惬意无比的子龙与安王却都是闻言一阵奇怪,这西面就是宁夏的大后方,怎么会有大股军队前来呢?
当下安王责令探马,前去探明清楚,并且为了以防万一,还责令麾下将士,做好了一定的警戒。
不料这边命令刚刚准备下下去,那边的探马就又来回报,说是宁夏的起义军副总兵官,兼宁夏镇守的朱执,领着大军押运粮草,来此增援起义军主力的战事。
安王一听,却也是颇为奇怪,盖因他从头到尾,都未曾对宁夏发出求援的命令,以及这押运粮草的命令,这朱执如此行事,实是有些逾越了本分了。
只是这其中的疑惑,安王也没有对子龙说。
毕竟朱执再如何,也是安王的世子,在安王百年之后,还接任安王的王位。
当下安王只得命令三军放下警备,留下子龙谨守大营,自己却带着阿牛等一众亲卫,出了大营,前去迎接朱执。
子龙在听得那西来的大军是宁夏朱执的人马,也是一阵疑惑,只是他却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还以为安王的粮草有所不济,才叫朱执押运粮草来了。
见得安王下令,他也是没有多想,只是让安王小心之后,就在大营内,继续与三军将士混在一起。
这些日子来,这三军将士,无论是河套的游骑,还是宁夏的起义军,已经都与子龙极为熟稔,子龙也时不时的把一些粗浅、实用的江湖武功,教授给他们,赢得了这些刀口里舔血的将士一致的拥戴。
另一边,安王带着一众侍卫,快马加鞭,堪堪离大营不到五里,就见得前方旌旗遮天蔽日,一彪雄伟的人马,在一名白衣银甲的年轻将领带领下,一路向这边行来。
许是见到了安王的身影,那带头的年轻将领越众而出,快马加鞭,不多时就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