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神话传说>【阎王】

【正文】

阎王

词源

①阎罗:看来没救了,要去见阎王了。

②比喻极严厉或凶恶无比之人: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终于被正法了。

中国古代原本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中文“阎王”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阎魔罗阇的简称,本意是“捆绑”,具体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在古代印度神话中,阎王是管理阴间的神,印度现存最古老的诗集《梨俱吠陀》中已经有关于阎王的传说。而阎王观念的形成可能要更早,来源也不止一个,实际上阎王在古印度有很多版本不同的传说。佛教创立后,沿用了阎王的观念,认为阎王是管理地狱的神。关于阎王的信仰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统相互影响,演变出具有汉化色彩的阎王观念:十殿阎罗。也叫阎罗王、阎王、阎王爷。

古印度神话中的阎王

阎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古代雅利安人的一支开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区的统治,并在那里创造了吠陀文化的种姓制度,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期。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语言写成吠陀经,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在《梨俱吠陀》中,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乐土,人死后的灵魂都要到那里去见耶摩神。耶摩神有两个使者,它们是两条狗。这两个使者经常在人间界巡游,当用嗅觉发现有人快死的时候,就把他的灵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阎王的最初来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发展出现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吠陀经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罗门教中被继承了下来,并有所变化。婆罗门教相信轮回,认为耶摩神是传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后来,耶摩神从天界转入地界,被认为是专门监督死者生前的行为,并给与赏罚的神祇;进而发展成为地狱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即地狱的主宰者,拥有众多的下属。随着进一步的演变,耶摩神最后成为专门使死者受苦,**死者灵魂的神祇。

佛教的阎王

藏传佛教中的阎罗护法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后,采用了很多婆罗门教的神话,耶摩神的信仰也被佛教吸收。佛教中阎王的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在佛教中,阎*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说法,如“平等王”、“双王”等等。

平等王:中国古代的僧人翻译佛经,有时也把阎王意译“平等王”,意思是认为阎王可以赏善罚恶,处事公正,待人平等。后来,“平等”的说法和“因果报应”的说法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

双王:在梵语中,耶摩的又译“双王”,这点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据说是因为阎王在地狱身受苦、乐两种滋味,所以称为“双王”。其二,据说是因为阎王有兄妹俩人,共同管理地狱的死神和死者,兄长专门惩治男鬼,妹妹专门惩治女鬼,因此也称为“双王”。

在汉地,阎罗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较接近,而在藏传佛教中,则称为阎罗法王,是佛教的护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怖。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阎王

最初佛经中是没有十殿阎王这一说法的。据《禁度三昧经》说;阎王治下只设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宫禁两舌,天官禁酒。中国佛教史传著作《佛祖统记》卷三十三记录;“世传唐道明和尚神游地府,见十五分治之人,因传名世间。”阎王的属下变成了十五。据说至此在中国佛教开端有了十殿阎王的设供。十殿阎王的称号最初出如今《预修十五生七经》。

十殿阎王各自都有明白的分工,各自的职权,争自处置罪鬼的形式,在《玉历钞传》、《阎王经》中有具体记录,现抄录如下:

十殿阎王的称号和各自’的职权、处分罪鬼的办法如下: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司人世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凶吉。善人寿终,接引超生。功过两半者,交送第十殿发放,仍投人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谢世之心好歹,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厉,三月初一诞辰,司掌话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塞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应到何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九阳世许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另发应至多少重小狱受苦,受满转解第四殿,加刑发狱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狡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发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受苦满日,另


状态提示:【阎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