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的小说叙事框架来说,双方的相似是不言而喻的:孙悟空是取经集团的开路者,一路降妖除魔,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得力助手,杨戬则是伐纣义军的先行官,一路过关斩将,是帮助武王攻入朝歌的先锋大将;孙悟空最终肉身成佛,被封为“斗战胜佛”,杨戬最后也肉身成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就微观的小说细节而言,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就更加多而明显了,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六项:
(一)杨戬和孙悟空一样,也会七十二变化。《西游记》第2回叙孙悟空愿意“学一个地煞变化”,于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封神演义》第40回介绍杨戬时说他“曾炼过九转玄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戏弄张奎(第86回)是其“无穷妙道”的最佳说明,小说也具体提到他变过花狐貂(第40回)、石头(第54回)、五色雄鸡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额斑斓猛虎(第92回)等。杨戬具有多少变化,各种二郎神传说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数字,一般只笼统地说他神通广大,曾经化牛斗蛟、收服牛魔王。推究起来,《封神演义》极有把握地说杨戬会“七十二变化”,恐怕多半出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故事的暗示,以为二郎神既然可以降伏孙悟空,至少他的变化指数不能少于孙悟空吧。
(二)与上述细节相关,杨戬往往可以钻进敌手的肚子中,逼迫敌手就范,这与孙悟空经常在妖怪肚里“翻跟头,竖蜻蜓”有着惊人的一致。在这一点上,孙悟空至少先后令黑熊精、铁扇公主、黄眉大王和青狮精大吃苦头(分别见第17,59,66,75回)。《封神演义》共有三次这样的描写:第一次是杨戬一出场就钻进花狐貂的肚里,“把花狐貂的心一捏,那东西叫一声跌将下来,杨戬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大挫敌方锐气(第40回);第二次是被马元吃进肚里之后,“杨戬用**元功,变化腾挪之妙,将一粒奇丹,使马元泻了三日,泻的马元瘦了一半”(第60回);最后一次是杨戬在朱子真腹内“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迫使朱子真现出原形,跪伏周营(第92回)。通过在敌人肚子里捣蛋战胜敌人,这虽然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性质的本领(《南游记》里的华光亦有这一本领),却是众多的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备的,所以认为杨戬的这个特长是袭自孙悟空并不是毫无理由。
(三)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不敌妖怪之际总会想方设法探明妖怪的底细,而后再去搬救兵,这几乎是《西游记》的一个叙事套路。与此相似,《封神演义》里的杨戬也曾担任这样的角色,在遇到极为棘手的敌人时,杨戬负有探明敌人身份后再去请仙尊或借宝物来战胜敌人的责任。譬如杨戬曾往夹龙山探访土行孙出处和捆仙绳下落,请动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下山(第55回);借来照妖鉴照出马善原形乃一点灯头儿,然后搬请燃灯收服之(第63-64回);从玉鼎真人那里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后轻易地杀死了余化(第75回);又从玉鼎真人那里探知高明、高觉的底细,于是才能捣其老巢,破其妖术(第90回)。第58和81回叙杨戬向伏羲、神农求能医治瘟疫、毒痘的草药,这也可列入此类。
(四)杨戬曾数次变化本相盗宝,如杨戬弄死魔礼寿的花狐貂之后,变成花狐貂意欲盗取魔家四将的四件宝贝,因惊动对方只盗得一件(第40回),再如杨戬为了破化血刀,变做余化去蓬莱山骗取了一气仙余元的丹药(第75回)。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腾那骗宝贝”和“二调芭蕉扇”的著名情节(第34和60回)。
(五)孙悟空运用三昧火将吃进肚里的蟠桃、御酒和仙丹煅成一块,练成了金刚之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第7回),这是孙悟空本人颇以为自豪的,明确描写孙悟空头硬的情节是六个毛贼“轮枪舞剑”照孙悟空头上“砍有七八十下”,孙悟空“只当不知”(第14回)。殊不知杨戬也有这样的神通,《封神演义》第42回叙闻仲在头一场西歧大战中以阴阳双鞭连打姜子牙、哪吒、金吒、木吒和韩毒龙,但等到杨戬迎战之时,闻仲“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使得闻仲也不得不叹服杨戬为“道德之士”。
(六)《封神演义》叙述土行孙潜入周营行刺武王,见一妃子睡在床上,不觉动了欲心,乃解衣上床,孰料这位妃子却是杨戬所变,于是杨戬“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第54回)。这个杨戬智擒土行孙的情节与孙悟空在高家庄戏弄猪八戒有些类似。
以上是杨戬与孙悟空之间的相似之处,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成书孰先孰后尚有争议,笔者不想简单地认定是杨戬形象袭取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虽然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要大于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强调,双方的这些相似在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身上并无体现,这至少说明杨戬形象的塑造不仅来源于二郎神,而且与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联系。当然,孙悟空之所以会是杨戬形象的渊源之一,又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二郎神和孙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