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片刻安静之时,但静下来也不学习,而是读一种在今天已难得一见的被称之为小人书的读物。这事前文也讲过,看小人书是那个时代最最流行的特色潮流。不过,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也算不得什么不良嗜好,开卷有益嘛。但问题是,我不仅在课下看这个东西,课上更是乐此不疲,甚至都将其作为了一种逃避上课、消磨时间的工具。
农村天地广阔,可玩之场所无处不在,无论是平时,还是在周末,我都留恋着除校园之外的一切地方。只要离开教室,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就能疯玩上半天,而无论怎么玩,玩什么,都永远玩不足,玩不过瘾。在夏天,不是跑到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偷瓜摘果,就是钻入没过头顶的庄稼地里捉迷藏。一次,几个“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又逃课了,在满目苍翠的青沙帐里玩了整整一个下午,一直玩到口干舌燥、焦渴难耐还意犹未尽。为了继续玩,“可持续”地玩,小弟兄们一合计,决定到附近的瓜地里偷几颗大西瓜解解渴。
经过分工,留下一个胆小的小伙伴原地待,其余的则倾巢出动,直捣瓜地。出发之前,还好好地伪装了一番,模仿战斗片中游击队员的样子,每人头上戴了一顶用树枝编成的大草帽。之后,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来到一块紧临瓜地的玉米地。在地畔,众人猫下腰,小心翼翼地一个紧跟一个,钻了进去。一直蹿到紧临瓜地的土圪塄前,才停下步子。
蹲下身子后,众人一个个伸着脖子,尖着眼睛,透过浓密的玉米叶罅隙,小心谨慎地观察了一会儿。观察结果显示,百米之外的瓜房子,前后左右、里里外外绝没有一个人。那个平日里令人生畏的看瓜老农不知何去了。众人窃窃私语着交换了一下意见,一致认为,看瓜人肯定不在,正是下手的大好时机。喜出望外的小子们,都迫不急待地展着身子,爬在地上,借着玉米地和草帽的掩护,匍匐着身子,慢慢爬向瓜地,爬向各自锁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