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007.第1007章 沐家新军(二)

在新军主力部队精确火力的引诱之下,这只似乎没有装备多少冷兵器的敌军竟然能够不躁动起来浪费弹药,这无疑让刘康吃惊不小,也不再敢轻视对手。

“精确射手掩护!全军准备缓速匍匐推进,十丈之内准备好掩护下的突击压制作战!“刘康只是对身边的人这样说道。而对于更广阔战线上的管兵来说,各排指挥员身边的通信联络人员通过旗语已经完成了命令下达。若干个标准的战场命令已经转换为简单的三色旗语组合,能够最为快捷的实现两里以内战场的有效指挥。

刘康所负责的二十一旅三营也是新军主力部队中比较一般的队伍,向精确射手线膛枪这样高成本的装备和人员全营也不过二十人左右,其中一半左右还是临时加强的。这次出战为了稳妥起见,它带了十二名线膛枪精确射手分为三个小组六个“射击对“分布在战场的中盘和两翼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火力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侧后被袭击的困扰。

如今的新军主力部队即便是如二十一旅这样的新建不久的寻常队伍,其装备水平相比过去也有了较大进步。五联装的燧发排枪也不过三千克左右的重量,几乎同当年的亲卫连火器差不多的。每名步兵除了携带有精良的全身甲以外,还配备有六支燧发排枪总共三十发早已填装好的子弹。每个人还携带至少一枚重手榴弹和一件套管钢矛,只包括少量给养在内的战斗负重也达到了四十千克出头。

沐天波对于新朝式高成本火器部队的建立和运用方面原本是外行,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学习也算是有了不少的心得,还恶补了算学。按照那些叛逃过来的人的评价,也完全能够临阵指挥了。

在战前的他初步算来:按照以往的一些传闻和情报:新军中的精锐部队也不过每人携带三四十管早已填装好的弹药,而己方至少拥有十二管早已填装好的弹药。即便是只论短时间内的火力,差距也不过三倍。即便那新军精锐乃至心理素养导致实际命中率在我军五倍以上,双方同等部队的战力差距十五倍,可是火器战斗同冷兵器的一个巨大不同是人数优势的意义十分巨大。五倍的兵力带来的优势实际上是二十五倍,再加上防守上的优势,怎么也能抵御住这股强敌的进攻,甚至防守反击占据上风都未必不可能。在自己所率领的“后勇军”能够有效抗衡对手的情况下,沙定洲等人应该不会放弃抢战利品的机会。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可也不能让那些人赢得全胜,否则吃到太多的甜头,让后来感到的人们觉得有可能拿下昆明府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在盘算已久的情况下,刘康所率领的第二十一旅三营出战部队在整个战线上都进入到了七十步以内的有效射程,并且一些人逼近到大概六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沐天波果断的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沐天波所率领的“后勇军”战线十分密集,士兵几乎是侧着身肩并肩的在挖掘开来的简单坑道中。一千五百一线官兵云集在一里半左右的范围内,五百名左右的预备队也留下了一定的位置。

依次当火器展开射击的时候,整个战线如同预先埋设了地雷火药一般暴起的硝烟连成了一条白线。在短时间内沐家后勇军就将一千几百发七八钱重的弹丸以鸟枪一般的初速打了出去。

对于敌军的单兵火器,新军主力部队们并不担心。虽然之前没有过大战的经验,但是包括刘康在内的不少人也就在贴近实战的演习中真切的了解过真对每个人的全身甲质量的可靠性。在十五丈以外的距离上,除了那种带支架的重火绳枪有一定威胁外,就是新军自己的燧发排枪火力也很难威胁。

如今不仅仅是火器,就是配给各部队的铠甲质量标准也普遍好了很多,在以举国之力维持不到十万主力部队和数万步兵的情况下,几乎每个步兵的铠甲都能达到接近此时代欧洲骑士标准的中碳钢水准。

不过,当那猛烈的火力袭来的时候,还是给了参战各排新军官兵们不小的震撼,在官兵们匍匐前进的情况下,敌军在六七十步左右距离上展开的火力竟然首轮就命中了十三名官兵,这让人们大感意外。当场让这十三名官兵中的五人因头部中弹死亡,八人虽然只是肩膀及手臂中弹,也似乎负了不轻的骨折伤。精良的铠甲虽然没有被打透,但那弹丸的威力似乎远不是一般过去之敌的单兵火器可以相比的。十三人在四百余人的一线队伍人来说比例并不大,可也引起了刘康的注意。

刘康还没有来的及下令让部队停止前进,第二波猛烈且相对准确的一千几百万七八钱重弹火力又袭了过来。将匍匐在地面上向前推进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们又打死打伤十五人。

新军主力部队的铠甲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那种无敌光环,即便不被穿透,也不是头部中弹同样能够造成不小的杀伤。

幸运的人:或是觉得在五十步距离以外的精度不够理想,也或许是害怕打完了待发弹药,敌军似乎没有继续开火,而是依托壕沟的掩护填装子弹。

在敌军开火的过程中,十二名线膛枪手在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也抓住了机会,杀伤了十名露头开火之敌。可因为新军教条,大部分新军官兵在这个距离上并没有开火还击,对战之中的伤亡比竟然是明显的下峰。

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刘康则命令传令兵以军号为联络方式通知各派缓速向后撤退


状态提示:1007.第1007章 沐家新军(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