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107.第1107章 军威之慑

巴图尔与顾实汗统领人马实际上亲自观察了这场战斗。

李少华所率领的这支听起来名堂很响亮的“首都青年旅”在装备和火力上并没有带给准葛尔部的巴图尔怎样的震撼。比起他在六合一带曾经见到过那近乎神技一般的火器军队,这支少年部队也就是铠甲看起来很精良而已,火铳的威力似乎也不小,似乎还能够格斗,其他都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而这之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作风之强悍,白兵格斗之凶厉却给巴图尔带来了如同当初在六合演武之时同样级别的震撼。

他听说过火铳队的运用法有什么六段击、三段击之类。可却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种利用火器的战斗方式:把威力巨大的弹丸当成了白兵中延伸的火力长矛,以无可抵挡的威力在突击作战中给予敌人连环打击。这从根本上就颠覆了从东方到西方的一系列已知的火铳队战术。恐怕也只有实战作风超出寻常的新军主力部队,才有可能以这种惊人的方式战斗。

而这个时候再联想起当初六合演武场上的一些事情,也就更加让巴图尔震惊了。

正如一些新军中的叛逃者所说的那样:新军主力部队的强大,并不仅仅像外面一直传闻的那样仅仅是铠甲精良、火器犀利。主要的原因是不论东方军队还是西洋的军队都根本无可比拟的战斗精神,带来了全新的火器运用方式。

如果说在这场战斗之前,巴图尔还有准葛尔部内的不少人都有一丝异心:这新朝如此的行事霸道,要不要先把这支看起来并不算强大的武装解决掉,然后再西逃西征另开天地?

而现在,巴图尔依然相信集卫拉特各部再配以合理的布局,不是没有拿下这支年少而轻狂之军的能力。可却没有人真的打算这样做了。

这些并非装备一流的少年军队仅仅是用这并不超出常规的兵械就发挥出了一以胜十的战力,如果一支几千人的骑兵队伍配属上自己当初在六合一带所见的那种兵械,恐怕就算是卫拉特人逃到天涯海角也有被轻兵突袭而全灭的可能。

内心这样想,场面上就更不吝啬于对青年近卫旅的赞扬:“刚才的交锋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有想到这些少年们是如此的强悍和勇敢。我们连反应的时间就没有,战局就已经奠定了。我担心刚才我军如果有所异动的话,恐怕会引起误会,希望少将军不好再意“在重新见到李少华等人的时候。巴图尔和顾实汗的通译毫不做作的赞赏道。

不过,刚才的这场战斗却让李少华更为清醒的认识到了这支首都青年旅同新军最精锐部队甚至是新军主力部队的差距所在。

那就是尽管首都青年旅配备了如今很多军队都没有的带长刺刀的燧发长枪,可这种传统的单滑膛火器并且没有多少靠谱炮兵的配置带来的火力局限也过于明显了。以这样简陋的火力,能不能对抗兵力明显占局优势,比如五倍甚至十倍乃至更多的强敌,李少华的心中也开始泛起嘀咕。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接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别的问题,应该试试看以首都青年旅的战斗作风,如果运用传统的火器运用方式会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我军终究不过是一支四五千人的队伍而已,今后的行动若是遇到敌人的大军,正面牵制敌军的任务终究还是要看诸位配合的。我率领的这支队伍并不是新朝最精良的部队,战力还是有所局限的,只能当做奇兵来运用。。。“李少华也是个心直口快,没有太多弯绕的人,这让喜欢同直爽的人打交道的不少卫拉特部众在感受到震慑之余也颇有好感。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快马从伊犁城以北的方向传了过来,正是卫拉特人负责信报的游骑。

巴图尔的卫兵亲自把急报接到手中,查看无误后送到了巴图尔的手中。急报并没有出户巴图尔的预料:在准葛尔部集中兵力在伊犁城下同后金残部对峙的时候,一直以来同准葛尔部为敌的哈萨克汗国杨吉儿汗似乎有些按耐不住,出动规模不小的大军进逼卫拉特部西部边境。这支大军似乎并不打算冒进,不过也给在边境空虚的准葛尔部带来很大压力。

见到在这种外交场合下,那卫兵都不顾体面的上来送报,胸中并无多少城府的杨少华也大致猜出个一二,直言道:“是有紧急的兵事么?我猜肯定不是现在已经是泥菩萨过河的吐鲁番人或叶尔羌人,而是西面的哈萨克人吧?”

“正是哈萨克杨吉儿汗的大军!”对于这件事,巴图尔也并不避讳。

对于哈萨克汗国,不论是最为老对手的准葛尔,还是出发前复习了不少外情部资料的杨少华都多少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哈萨克汗国是一个不小的政权,所统帅的人口完全不比最颠峰时期的后金逊色,甚至还要略强之。它拥有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万上下的人口以及三十万成年男丁,能够随时动员起来并出动的常备大军就多达十五万人之多。如果考虑到这里面的骑兵化比率很高,而且不少还都是旧疆一带的良马,那么甚至可以认为哈萨克汗国是一个国力不小的大型政权了,并不比当年成吉思汗统一时的蒙古各部或者当年帖木儿的家底逊色多少。

当然,身为旧疆富裕地带的大国,哈萨克汗国军队的战斗力倒不似后金或当年的成吉思汗那样凶悍。论同等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比卫拉特诸部尤其是准葛尔部也逊色不少。不过凭借着国力上的优势,还有杨吉儿汗统率下的相


状态提示:1107.第1107章 军威之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