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136.第1136章 试战连队

“不仅仅是应对那强敌的问题。我还希望这种兵器能够成为对付多种目标的通用兵器,可以替代枪铳的作用,也可以替代炮的作用。这样才能让你们把最大限度的兵工资源投入到这个兵种的新建和扩充方面最大限度的增强实力。就以替代火炮的性能来说吧:海战中要打穿百步以外一英尺厚的橡木板,也就是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战船常见的龙骨与船板厚度,在攻坚战斗中要打穿百步以外一英尺左右的城墙垛口或窗边墙壁并给里面的人造成一定威胁。在野战中要对付可能的车辆防护装具等等。这些都需要威力巨大的火器,仅仅是寻常皮炮或轻炮的威力是不行的。至少要六到八磅左右传统滑膛炮的威力才行。而要达到这个威力级别滑膛炮性能,那么也只能使用一磅重大小的线膛炮,并且还要强装药到铅弹濒临融化的边缘。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器的射程也可以延长到中重火炮的射程范围内,不惧在能够有效威胁的距离上同敌人的远程火器对抗。。。”

李峰接着说道:“所以我希望:虽然这种火器的尺寸与制造标准不太符合你们的规制,但也有其理由和标准,不要进行任何形式的精简。而且人员的训练和队伍的组建,现在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了。最为优秀的火器,我们必须把他交到技能最数量作风也最勇敢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必要的效能:要知道,新朝主力部队虽然装备精良,但也基本都是由训练最为优秀和最为勇敢的人组成,才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这一点儿我想你们是明白的。。。“

李峰的一些有关技术的看法最终得到了包括腓力四世在内不少人的认同。

当然,一件兵器如果没有经历实战的检验,谁也没有信心大规模投入到量产之中。

“我能问一个有可能事关机密的问题么?”李峰忽然说道。

腓力四世想了想后回道:“说吧,我想我所了解的都可以告诉你。我想你也不会提出一些太过头的要求。”

“你们的兵工场,我是指整个帝国范围内包括为海军修理火炮等等都算上,在全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生产多少传统意义上的枪炮?按照我们的单位,哦,全符合运转四五年就够了。”

这种问题让不少人都面有疑色起来,开始有人怀疑李峰等人的图谋了。不过当腓力四世想起李峰一行人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并且这种问题还不太事关紧要,就回道:“陆海军相关随军工匠们也都算上,按照你们的单位每年可以生产五万石左右的枪炮。”

腓力四世的话让李峰吃惊不小,他猜的出来:这位国王不会在这种问题上实言相告的,恐怕至少也得打三四成折扣。可是每年五万石大概几千吨上下的火器生产能力几乎相当于南京一带几百万两银子的产值了。在自己离开的时候,皇城兵工场也没有这么大的产能,可能还要再发展三五年才会有。也就是说亿万人口的中国,整和与升级原来的铁匠与兵工体系几乎要努力七到十年左右的时间,才不过接近了西班牙一国的兵工潜力。。。“

当然,在了解这一点儿的时候李峰也有一丝庆幸,继续开口说道:“我希望你们在以后四五年的时间里,船也尽量少造了。甚至一些船炮的铁料直接回炉省的开采,全部的兵工物力都投入到新兵器的制造方面。在四年的时间内要建立一万个定装线膛炮发射组步兵班和三万件重火器;一百万支像新军主力部队那样不讲究寿命的定装火铳;在臼炮火药乃至炸药方面也多下工夫。并且要注意北部边界一些交通要道的全面防御了。我还主张消防新朝建立规模不小的热气球航空队,至少。。。”

李峰的这些话腓力四世等人并非没有认真听,可就是如此,才又是稍稍感到一丝怀疑:“这是要占用整个帝国未来几年的兵械产能和大部分财力了,我们不是那英吉利人,但也不是你们新朝。如果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这样的行动是很难筹集到足够的战争贷款的。。。“

李峰对此也早有预料:“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一次实战测试:你们可以先试制出能够武装三百人大概一个连的新火器队伍。我跟着你们的人一起去从印第安人那里选拔几百人,并由我们的人做为军官骨干,进行六个月左右的训练。你们也在美洲完善一处像样的棱堡。由我们的人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上进行突破和攻击,看看战斗的结果是什么样儿的,损失比如何的。并且我希望组建一支参观团。能够在实验战斗完成之后,如果有效,能够让我们的计划落实下去。。。”

“印第安人?你们没有搞错吧?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他们中最有悟性的人也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士兵的。如果正面决斗式的交锋,他们绝不可能用同等的兵力来攻破像样儿的棱堡“这时候一名曾经在美洲服役过的军官充满善意的叮嘱道,多少也有了一些轻视。

“我们可以试试。当然,我也不希望这半年的时间浪费掉。除了我们用于试探的队伍,新的队伍也应该开始进行组建了。我在新军中服役过,虽然很多东西恐怕是你们学不来,也学不好的,可还是应该尽量可能的改善自己的战斗力。“李峰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空口来说,而是把早有准备的一份笔记交了出来:”是汉文,不过我想这应该不仿碍什么吧?“

为了进一步释疑,李峰还说到:“试战连印第安人可以由你们来选,如果有


状态提示:1136.第1136章 试战连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