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162.第1162章 分路进攻

大军展开对西域诸汗国的清剿攻势后第一次召开的战略会议,就这样在这座中亚名城临时展开了。

“按照原定的计划,我军将一路向西,利用我们在后勤给养携行上的优势以中央集群和左路集群为核心,直接进攻波斯萨法维王朝腹地伊斯法汗城并攻掠其周边,以寻求与敌主力决战。如果敌军主力拒绝与我军交战,那么三路大军云集之后将向波斯周边展开扫荡,占领主要农业地带并瓦解敌军的大规模主力集群。大家说说看,这个作战方案还有什么纰漏没有?”张海郑重的询问道。

张海诸弟子中很多人只是从战前的战情通报上对萨法维王朝有初步的了解而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个帝国从大小影响力来看,不会和哈萨克及其附近的汗国之和力量有什么区别。

难道进攻并打败这样一个国家还需要什么犹豫么?宋子悦与部分旅级主官都这样有些疑惑的思索道。

张海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卖关子的打算,而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按我所知道的还有从外情部的田宾那里进一步确认的。西域诸国其实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是西至哈萨克及周边的汗国,直至我朝,也就是唐汉旧疆范围内的地区。而过了哈萨克汗国再向西,就是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还有其南面的莫卧儿、北面的罗刹、更西面的奥斯曼与泰西诸国是有这长久往来的一个世界体系。这个体系同向东的我朝以及诸汗国的战争与政治往来要明显弱上一层,由此而形成了两个版块。东方与西方。从最坏的角度出发,我军继续向西进攻并要彻底在对方的土地上打垮这两个国家,就要做好以一个六万兵力左右的集群纵队迎战奥斯曼与萨菲两国主力的打算,大家说说看我们的队伍,有没有这个把握?按照最坏的情况来估计的话。“

张海这些话虽然是向众人询问,但是刚刚赶来不久的刘洪涛却知道这样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有资格回答了。

“按照最坏的情况”这几个字按照新军主力部队的规矩,一般就是把敌军的理论战斗力值提升到新军主力部队同等力量战力三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了。也就是按最坏的情况来估计:对手同样有能力在有效射程范围内同队伍展开对抗,仅仅是在选训与士气等战斗力要素上有十倍左右层次性的差距。另外在器具的精良程度上必然和新军主力部队有所差距,此外再无其他多少差距。或许伤亡承受力是个例外?

依据一些以往一些对手模仿新军主力部队所建立的部队推断:大致就这种水平。或许有的依靠特殊的选训和历史因素而更精锐一些,可是这些却很难像新军主力部队那样规模化普及的。

同等兵力三十分之一于新军主力部队,这句“最坏估计”听起来有点儿自大。可实际上对于火器其主导性的战役来说只要没有“代差”形成单方面打击的优势,兵力带来的作用终究是巨大的。就像按照亚档的一些资料,抗战前期中国正面战场上的日本军主力通常七十发左右的子弹及少量的几发就杀伤一名对手,而中国方面杀伤一名日军却通常要花费两千多发子弹及少量的山迫弹,战斗效率相差没有三十倍也有二十倍。可是从战役上看,却通常五六倍左右的中国方面武装就能抗衡一倍左右的日军了。这就是火器时代平方律带来的优势。

按照刘洪涛自己的看法:从战役输赢与后勤角度上看,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帝国就算组成联军,凑出三十多万左右同样骡马化水平的重装步兵或骑兵分从多个方向上展开合围攻击,就是后勤与指挥两个角度上的极限了。就算是本土作战也一样,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地带。而且如果兵力规模庞大到这种程度,实际的交战恐怕未必能看成火器的平方律。因为几十万大军的一方就算是有一些炮兵力量甚至远程力量也很难在实战中把它们充分的集中和运用起来。

可是自己难道要直说自己的看法么?刘洪涛在沉默片刻之后还是决定选择直言,没有太多的忌讳:“我觉得大军应该兵分三路展开前进,右翼集群继续向西北方向扫荡罗刹。中央集群和右翼集群兵分两路向萨法维帝国进发,但目标不完全是伊斯法汗城,我们应该同时向奥斯曼与萨法维帝国展开进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的战力优势来缩小最终决战的时间。毕竟,极西之地的对手是我们最为危险的对手。至于莫卧尔,他们占领了坎大哈,可要继续向北展开进攻就要跨越群山进入草原地带交战。我认为卫拉特人加上我们的后续部队是完全有能力遏止对手的威胁的。即便发生变故,以我军的专业后勤人员配给加上武力带来的掠夺能力,在分路进兵中是有能力保证安全的。当然,为了中央集群的安全,我觉得左右两集群的精锐部队可以近一步的向中央集群集中,勤务力量和老营也是如此。左右两路可以承受风险,我相信我们的大军即便是战败也会不知道杀伤和重创多少股敌人,中央集群的安全却是我们需要尽量保证的。”

刘洪涛的话没有多少顾及的说的很直白,这也是刘洪涛在历次的指挥作战中比较倾向于冒险的结果。

张海见其他人沉默了许久,也觉得这个方案是靠谱的。他觉得自己也因为当了几年的君王,在很多方面似乎决心还不如当年颠峰时期的了。如果老营的队伍和一半以上的精锐骨干力量集中于自己所率领的中央集群。在十万人层


状态提示:1162.第1162章 分路进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