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585.第585章 京城考验

李峰等人在海上的出众表现也的确几乎使船上所有潜在的异心者彻底丧失了妄想。这不完全是因为在船上毫无机会,也在于如果解决掉这些人固然可以独吞至少十多万两黄金乃至不少军辎,可却因为同新朝乃至荷兰人的敌对而找不到可以充分享受这些金银的地方。而李峰等人表现出来的惊人武力至少可以为整个队伍的未来开辟更大的利益。

就在李峰乃至王涛等人驾御着小船向东展开顺利航行不久以前,来到北京城的张海也要接受似乎是值得去拿性命去赌的极重要考验。

张海大致记得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旧历五月初六上午,地点也不用说大致北京西南一带。可人的记忆跨越前世今生在这样的问题上谁也不敢保证记忆准确,更无法保证这个位面的事情与另一个位面完全一致。甚至也不了解王恭厂大爆炸的原因,如果这个位面的京城已经做了过多改动,王恭厂是否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没有发生,或者会发生在别的地方。可以说这次在京城的准备已经来京本来就面临巨大的风险。

可是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种事,能够获得的利益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几乎是从去年北征刚刚回师的时候开始,北京城里的事情就着手进行准备了。

为防止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爆炸没有发生,原本就是火药囤积地的王恭厂利用很少的人手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向厂能增运了千余吨黑火药,加上原上囤积在厂内那些质量并不算十分良好的火药整个火药仓库内的黑火药达到了一千几百吨。这样可能产生的爆炸根本不可能同历史上那种至少相当于两三千吨tnt级别战术核弹威力的王恭厂大爆炸相提并论,但至少对于不少的百姓可以自圆其说不至于丢人显眼而已。不过要是那样,所要通过这此事件达到的目的毫无疑问会落空。

也为了能够让京城的消息在民间不仅仅是似信非信的传闻,这次“天祭”从全国各地几万个乡镇赶来前来观看的人足有十几万人,加上全国各州府县的人乃至军队代表足足有二十万人的规模。

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二十多万甚至有可能更多的“围观群众”怎样将其安排在合理的地方,而不是在京城可能的爆炸中遭到严重的伤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张海也花了不少心思。在张海的印象里,皇宫是王恭厂大爆炸的边缘威胁地带。天启帝险些在这次爆炸中险些被从天而降的落物砸死,那包括自己在在内的群众就不能靠近以王恭厂为中心,直至宫城这半径的范围内,并且要将人员尽可能的分散布置,并提醒人们小心爆炸后天上产生的落伍。不过自己却不可能轻易的离开宫城的范围,那样就显得有些突兀了。既然是天帝之子,怎么可能对在这天帝对罪人们的审判中被带走那样畏惧呢?

当然,尽管新朝在整个北京城内的全城下了不少告示让城内的市民尽可能的远离整个城的西南区域,并提前很长时间组织临时搬迁动员,还是有京城的很多住户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离开。即便是暂时离开西南区域的人也有不少好奇的年轻人甚至是孩子打算在五月初六这天上午去人烟空旷的西南之地看个新鲜,也有不少城内的游民歹人打算趁整个北京城近四分之一的地方进忽无人的情况下做案以便顺点儿什么。为此,驻防在京城的新军不得不出动上万规模的治安部队在端午节的夜里清查王恭厂附近的民居并在各个街道设立多个警戒线。

这一天的夜里,集中在京城西南准备被处决的五十多万在清乡与敌对作战中清理出来的不良分子也感觉到有些惶恐不安起来。

早上的时候,不时有人向王恭厂的方向观望。大多数人都被安排到了距离王恭厂一百五十步到四百步左右的范围内,五十多万被构起的如风火墙一般的高墙通道隔离开来的人来说也算不上多么拥挤。

“这是要怎样处决我们?既不是坑杀,这附近也没有多少引火物,是不是这地下埋了什么火药?”一名曾经在乡下跟着造反抵抗的男子有些忧虑的问道。

“你是外地才进来不久的吧?我们在这里一带关了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有人还在地面上挖了简单的听翁甚至打算逃跑的暗道,只是没有挖通。我们的脚下根本不可能埋上太多的火药。要想把这数十万人一次以火药处决,也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会不会像评书或传闻中所说的那样用大量的火炮炮轰我们?”有人怀疑道。但这样的怀疑似乎也有不少问题,远处的城头上没有见到什么火炮,而且如果是要用火炮轰或者其他方式处决。为何要把人散的这样开又有这么多的高墙相隔?这不是找不自在么?比较聪明的人民人们唯一想到的可能就是王恭厂那里囤积的火药。

可王恭厂的边缘距离人群至少也有一箭之地以上的地方,即便是乡下不少的地方人们也都见识过黑火药的威力。要在这个距离上把这么多的人以黑火药爆炸的方式消灭掉,所需要的黑火药数量是超出人们认知的。

“明日天祭的时候,大家背向西南,尽量借助城角向外靠拢。这样,或许我们就能躲过一劫”不少人虽然在端午节的夜晚于惶恐不安中度过,可还是不太相信老天真的存在。这晴朗的天空之下又不可能有什么雷雨之类的,老天爷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配合着人的仪式来搞什么大动作。

不过为了在可能的考验中幸存下来,一些在人群


状态提示:585.第585章 京城考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