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朝四年的夏天,张海在北方同工匠们一同劳作,在民间不曾有过的支持与热情乃至大量钱粮物资的后盾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时候,柳香在南京也没有多么清闲/甚至很少有机会去宫城西院休息,直接把住所搬迁到了紫金山下的玄武湖一带。
不是因为夏天的这里是避暑胜地或者相比宫里显得开阔一些,而是身为新军最为重要的火器部门的负责人不得不关注着不少以前她并不怎样有兴趣的事情。
没有人认为她是武则天或者秦良玉那种性格的人,更不是黄道婆之类的人物,她只是张林等人当年为了张海能有一个稳定的事业继承自己所不可能达到的愿望,完全按照这时代标准挑选和培养的一个童养媳而已,比起这时代不少的劳动妇女甚至更难以在这方面有多大兴趣。但她却明白:并没有文官乡绅阶层做为支持的新朝政权实际上有两大根基,一是张海所缔造出来的军队,更精确一些的说是张海自幼以来所拥有的天赋、预言、创造所缔造出来的神话,任何人难以模拟的神话。第二,就是这集全国的人才资源所整合缔造出来的兵工和军工体系了。
为此,这短短的大半年时间以来,并非跟随张海一起长期学习的她疯狂的补课,并在张海的提点下专门学习那些经过整理后的一些讲义,弟子笔记,乃至兵工管理和设计的主旨思想,终于在不少方面都入门了很多。当然,在不少的地方,她还是要虚心的请教在兵器和火器方面觉悟更高的不少人才。
在新朝四年这个夏季,除了各新军主力步兵旅所属的各级炮火外,独立炮兵部队从原来的仅仅一个重炮旅扩充为拥有三个旅五个炮兵团的独立重炮师,在兵工体系的扩产补充后至新朝四年秋季拥有的重炮包括九十六门火炮全重在一千公斤左右的十三斤弹加农炮,一共编为两个团。九十六门战斗重总千公斤级别的标准臼炮编为另两个团,二十四门四千斤战斗全重的超重臼炮组成了单独的炮兵旅。
“这些新造臼炮的定型理由有哪些?另外,为什么选择臼炮做为攻坚火炮而不是身管长一些的原有火炮?”柳香虽然原本对军事领域是外行,但从保守的角度还是知道经过战争考验的东西总是最可靠的。
辛春辉耐心的回答道:“攻坚火炮选型的事情我与师傅在很早的时候就讨论过一些。长身管的重型火炮口径往往不大,加工却不易,这就大幅度的增加了制造和监造难度。我们用铜来铸造火炮在很大程度上比铁炮降低了难度,但身管多达千斤上下的重炮实际上也是如此。短管身的臼炮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只要挖铸造池就可以完成火炮的铸造,同重量每一公斤炮身的总体成本要比加农炮节约折合半两或五十斤米左右。这半两或者五十斤米的成本相当于五个工作日普通劳动力所需要的工钱,这五个工作日的成本完全可以弥补一百五十公斤级别的重型臼炮炮弹同寻常十八磅铅弹之间的成本差别了。”
见到柳香的神色,辛春辉知道自己的话不够有说服力,继续补充道:“匠造日志和火器的制作过程我们都做了相关记录,随时可以查证。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长管身的加农炮因为较快的初速,对精度有很高的要求。而最大射程几百米的火炮,命中同样的目标范围精度上的要求就可以降低到最低。二是经过玄武湖这些时候以来的测试,我们证实了师傅当初的说法:物体除了动能的概念以外,还有一个动量和冲击力的概念。我们新制出的射程四百米发射二百公斤弹丸的臼炮按照能量的计算估计同寻常的九斤弹加农炮的火药需求量及能量差不多,但不论对于城墙还是城堡类目标的破坏力,都要比九斤弹加农炮的平射或曲射效果要好,比我军所拥有的威力最大的配重投石机杀伤效果还要强。更别说二百公斤重的炮弹还可以在当中填装十二公斤重左右的黑火药,采用制作更精的信管和引线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空爆,对于东瀛或泰西模式的城堡具有更好的攻坚效果.”
“二百公斤重的炮弹,会不会给勤务造成了太大的压力?还有那攻坚炮团四千斤左右的全炮重,携行没有问题么?”柳香也参加过去年的北征,对于一些问题也有了初步的概念。
辛春辉回道:“重炮不论怎么设计都根本无法驮载,只能力足于拉载,而拉载本身往往就要立足于一些大道。四匹稍微好一点儿的轻型马可以拉载一千公斤的全炮跟上队伍,最多轮换马匹用于拉炮或人员负责协助就可以。而四匹中型马或牛则可以拉载两千五百公斤重的火炮,最多适当的轮换马匹或者人员辅助就可以。这是能够让火炮的移动跟上传统时代行军速度的上限,因此我们的重炮规格大致为一千公斤和两千五百公斤为限。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选训,各炮炮团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马匹。每个炮兵连用于弹药运输的马匹可以达到九十匹马及三十辆三马马车,这就具备一次为臼炮运输六十发满足至少一天的作战需求了。
对实际领导工作有过不少经验的柳香当然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报告而确定对一些事情的认知,不过仔细回忆起当初张海谈过的一些东西,才大致知道一百七十多年前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主要的攻坚火炮也是弹丸上百斤至千余斤的短管身火炮。
这时候,巨大的爆炸声忽然从远处传来,那是重炮团挑选出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