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袁公路>第264章 歇战(一)

文聘在东海国的动作并没有加以隐藏,管亥在南边的细作很快就得知了楚军的动作。

得知楚军在南方各个道路要道上布置岗哨,派遣马军在各地巡逻,却对北方并阳还未做出安排,管亥非常担心。

194年1月中旬,楚军使节运送着药草达到并阳,带来了管亥期盼已久的文聘书信与袁术的王令,让担忧数日的管亥悬着的心放了下去。从使节手中获取了文聘与袁术的回信,管亥不敢耽搁,召集了手下的将领,聚集在一起,这才当场打开书信,让大家都见证一下,以安众人的心。

其实并阳的情况比袁术猜测的还要严重。虽然早先管亥就让人把受感染的人赶出了城。但城内有人刻意传播,有部分人刻意隐瞒之下,并阳的疫病已经非常严重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得了疫病,整支大军人心惶惶。按照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便会瓦解掉。

幸好现在疫病的传播速度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每日感染的人数逐渐下降,不然管亥可能早就控制不住并阳的局势了。

从文聘与袁术的信中,管亥知道了楚军的意思。袁术已经同意接纳管亥所部数量巨大的黄巾军,同样也同意了处理瘟疫的问题,只是要求他们配合文聘的安排。

当着众人的面,管亥将书信中的内容一一念了出来,念完之后,管亥还将书信递给了军中识字的将领,让他们做个证明。

管亥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身对于自己的安危便十分担忧的黄巾众将士,亲耳听到管亥已经为他们寻找了下家,大家都会投靠南方的袁术之后,整个大帐内的人都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

先前瘟疫扩散,在将领议事上,很多人常常提出要求打开并阳城门,摒弃掉受感染的士卒,弃城逃入山中。而一部分将领则因为手下有大部分士卒染病,坚决不同意抛下他们逃走,这件事双方闹得很厉害。

也不是没有人建议过要投靠南方的袁术,但对于这件事情,大家都没报什么希望。如今管亥突然宣布,他已经联络好了楚军,谈好了条件,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楚军中的一部分。很多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如在梦中。

见到手下将领还在消化信息,管亥知道这正是自己树立威望的时候,于是站出来大喝道:“今楚王愿接纳我等,但并阳所受瘟疫颇为严重,楚王已经言明,要求我等配合治理瘟疫,可有人有异议?”

管亥出声时机刚刚好,现在下面的将领都在考虑前面的事情,管亥先入为主的把黄巾当做了袁术的部下,正好能让他们接纳自己的新身份,从而好好配合随后而来的楚军瘟疫整治行动,以免部分人心生其他想法,破坏黄巾所部在袁术心里的形象。

不是管亥小题大作,而是黄巾成分过于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些人统领混乱的黄巾极有一套,可是以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水平,在楚军中没个能当指挥官的。归顺袁术后,这些人极有可能会被扫地出门,沦为平民。

管亥害怕的就是有人不甘心自己沦为平民,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利,在私底下搞一些小动作。

管亥问得突然,下面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很多人都还沉浸在好消息中,很多人顺势就顺着管亥的思想,在下面呼喝:“没,没有异议,都听渠帅的!”

这一起哄,很多心有疑虑的人便没了插嘴的机会,只能按耐住其他的想法,暂时选择观望。

见下面的人没什么异议,管亥笑了。只要现在稳住了形势,渡过了眼前的困难关头,随后只要楚军大军一到,任其他人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至于管亥自己,他相信袁术不会亏待他。不说让他当个将军,但一个校尉的职责,怎么说也会有的。

不是管亥期望太低,而是管亥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管亥手下的黄巾对于袁术来说,根本不存在必要性,他们的投靠与否其实对袁术来说关系不大。若是在节骨眼上过多要求,楚军随时可以正面击破黄巾大军,将他们一网打尽。

“甚好!楚王要求我等撤回临沂的军队,控制住染病的人员,隔离开来,关于瘟疫防治一事,听从楚军使者的安排,现在立刻下去,按照楚军使者所要求的方法,进行处理。”管亥说完,让手下的人去处理事情,他自己则开始书写军令,准备传去北方,让北方临沂地方的军队撤离临沂。

本身对撤离临沂的事情,管亥还有疑虑,但从文聘的书信中,管亥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不过是杞人忧天而已。

那临沂近半的人很多都得了瘟疫,文聘在信中说过,要求没有染病的人先走,染病的人后走。那刘备军见断后的都是些染了疫病的人,定然不会追击,怕会染上疫病。至于染病的人会不会按要求去做,文聘也言明了不用担心。

文聘已经让他们给出条件了,只要押后到达并阳,即可率先获得楚军的治疗。对于染了疫病快死的人来说,能够有希望活下来,他们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至于刘备军不追击黄巾,文聘其实还有一个猜测,刘备军可能会驱赶染病的人南下,从而阻止楚军北上。不过这个猜测文聘乃至袁术都没有说出来而已。

1月13日,管亥的军令顺利到达临沂城,收到管亥的书信,城内的黄巾头领大喜。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坚持下去了。

临沂的问题比并阳要重很多。由于刘备军临城下,守城的黄巾不敢驱赶染病的人出城,怕刘备军趁机


状态提示:第264章 歇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