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铁血1933>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头陷落

ps:又晚了点……

“原本是有问题的。”石原莞尔话音一转,放出最新消息:“但是俄人已经同意用远东铁路帮助我们运送兵员和后勤补给。而进入陕西境内后,我们就可以以战养战。自西向东,由南而北当年的成吉思汗也是走的这条路征服整个华夏大地的。”

原来这北极熊通过代理人暗中控制了外蒙和xinjiang后,还有进一步南下扩张领土的打算,可这就意味着中俄两国全面开战。这潭水太深了,北极熊也一直在犹豫,毕竟本国的重心还是在欧洲或者说东欧。

这时候鬼子南下时在热河吃了亏,跑来借道那北极熊自然是非常欢迎的,让小鬼子去试试水有多深,以后等自己过去的时候心里也有底,如果那边的军队真如传闻中很不堪用的话,北极熊就会自己出兵。至于小鬼子那点心思北极熊是一点都不在乎的,到时候不借道给他们并派兵断了他们的后路和给养,几十万已经过去的鬼子饿也要饿死了。

鬼子退出热河,两京又开始恢复了歌舞升平的秩序时代——小鬼子想南下必然要经过热河或察哈尔,如今国防线稳如泰山,海军中山级战列舰如同海上的国防线一般,那还怕什么。前线有功的官兵该升的升该赏的赏。按照南京的想法,鬼子海陆军吃了这么大亏,只怕是要来请降停战了,估计这个时候正在找说客。到时候兵不血刃就可以收复东北和台湾。

可是传说中的说客校长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外交部那边只有国联几个yin谋大国不断怂恿着要南京加入条约国,只保留条约舰,外交部当然是和他们打马虎眼练太极拳。开玩笑,加入条约国那这万里海防怎么办?指着那一纸条约是能防小鬼子还是能饭吃。

欧美只是做最后的努力想要避免军备竞赛罢了,这玩意过于劳民伤财。想想一战那些战列舰铁甲舰的下场,真是何苦由来。可是又不能别人造你不造,这样制海权就落到人家手中了。所以各国劝说南京加入条约国的同时,也在暗中各自设计制造新式战列舰。

例如ri不落帝国,再看到高价卖给小鬼子的天皇级战列舰仍然不足以单挑中山级战列舰后,又开始研制设计新的战列舰,只是因为暂时没人买单,这新式战列舰只停留在图纸上。在大洋彼岸的美帝,也开始偷偷的建造着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来应对新的太平洋局势。同时速度更快,吨位更高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也跃然纸上。就连小鬼子那里也有两艘大和号正在铺设龙骨。

金霸天也知道系小鬼子可能没这么快投降,可现在国防线内外几十万大军云集,关东那百万小鬼子来了也不怕他。小鬼子拿不下热河察哈尔,就进不了直隶和山西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金霸天自己也因为建设国防线有功,加了中校衔当然职务还是北平军政部的军需参谋另负责二十九军军需。

这次国防线战役伤亡比起鬼子那是小多了,可北平军政部的数据仅机枪子弹一项就消耗了近十亿发,鬼子没什么投降的,为了击毙这二十多万近三十万鬼子相当于对每个鬼子打出了三千多发子弹。相对这个消耗,战前金霸天附赠的那几千万发子弹就不够看了。

这个消耗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太原兵工厂月产子弹四百万发左右,这个消耗相当于太原兵工厂一地二十年的产量。就算金霸天卖的子弹都是良心价这个价格也达到了恐怖的五千万元现洋。说小鬼子是被子弹和大洋堆死的一点错都没有,死的一点都不冤。

对于消耗从北平到南京都不是很担心,仅南京附近就存了倍于此的子弹,因为这都是应该由战败国来买单的。只是国府的钱袋子暂时有些寸头紧张而已。

绥远包头,在军阀混战时期绥远省被一分为二,包头这一块归西北军杨虎城管理,另一部分则是山西阎老西的地盘。为了防止阎老西对包头的窥视,杨虎城足足在这里放了一个jing备旅。要知道西北军也不过是两个整编师(杨虎城学南京自己整编的没去南京或北平),三个jing备旅和一些直属部队共二十八个团六万多人而已,在这里放了三个团(连同jing备旅直属部队)防范阎老西或马贼那已经是很安全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两天前呼和浩特的德王已经被鬼子降服,组成了满蒙帝国。并且派了一支部队西征准备过黄河。

这次鬼子依靠中东铁路的强大运力先期投送过来十二个师团,其中三个师团已经到了呼和浩特,西征的这位主正是刚刚披挂上阵的板垣征四郎——至于谷寿夫柳川平助等人虽然没死,但暂时被冷藏。

板垣征四郎此人以前负责情报工作早对各路军阀有所研究,面对东面山西的表里山河板垣征四郎选择了更弱一点的西北军做对手。

因为这次蛙跳计划情报工作做的很好,几乎是板垣征四郎率领第十八师团大军到了包头城下,城中的守备军才反应过来将城门关上了。至于什么城外阵地,城关阵地根本就没来得急布置,现在所能依托的也只有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包头城墙了。历史证明,这城墙对马贼等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城中的守备旅乱作一团,旅头来观察鬼子,jing备旅长用望远镜再三确认,一锤大腿气愤的说:“小鬼子怎么到这里来了。”

一团长问道:“旅座怎么办?”

“怎么办?先通知杨大帅,求援兵把。”

一团长说道:“旅座,不是我说,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头陷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