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四百六十七)哈尔西的惨胜
,尽管我们进行了最大努力的规避,但还是有四枚鱼雷击中了我们,当然,日本人在攻击我们的同时,也没有放过‘萨拉托加’号,又有六枚鱼雷击中了她,我看到她发生了一连串的大爆炸,舰体完全笼罩在了黑烟中,过不多久,当黑烟逐渐散去的时候,我看到‘萨拉托加’号高高的扬起了舰首,下半截舰体已经没入海中,‘蒙特里’号驱逐舰正赶去救援,我和舰桥上的人们都眼含热泪的注视着这艘英雄的战舰的最后一刻。”

“就在这时,一艘日本战列舰的身影出现了,我从望远镜里看到,这是一艘拥有五座双联装炮塔的大型战列舰,它是‘天城’号,它的姊妹舰‘赤城’号已经丧命在‘萨拉托加’号的炮口之下,看得出来,它准备向我们发泄它的怒火。很快,激烈的对射开始了,尽管‘列克星敦’号受了重伤,只有两座主炮塔能够用于射击,但我们还是没有屈服,进行了英勇的还击,炮战持续了约半个小时,直到一发敌人射来的18英寸炮弹击中了舰桥……”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被转移到了轻巡洋舰‘纽瓦克’号上,这样就结束了这次载入史册的大海战。包括‘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在内,我们一共有6艘军舰沉没,4艘受伤。敌人有2艘航空母舰和3艘战列舰被击沉,9艘其它的军舰沉没,12艘受伤。我在报告中总结这场海战的收获如下:一、日军试图阻止我军反击的意图彻底破产;二、日本舰队遭到了惨重损失;三、他们想要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今后作战行动的任何来自海上的威胁的企图破产。最初,海军作战部不完全相信我报告结论中的第二和第三条。”

“10月25日晚间,我向海军总部发报,日本海军的三艘战列舰和两艘航空母舰被击毁。我后来听说海军作战部告诉太平洋总部,他们所收到的战报不支持我以上乐观结论。但是,29日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告诉我和金凯德,‘敌人的海军主力确实遭到了损失,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作战。你们舰队所有官兵受到我们最衷心的爱戴。干得漂亮。’我认为这才是对我们做出的英勇努力的正当回报。”

“当我于第二年1月在华盛顿向他汇报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那一仗犯了错误。’他合起双手说:‘不用再讲了,无论你做过什么,我都认为是正确的。’但是我仍想一吐为快:我还是认为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进攻。他回答:‘对,那不是错误,你当时只能这么干。’”

“所有的大人物都给我们发来贺电。尼米兹将军的贺电最为感人:‘我早已预料到你的成功。当你在我和平一起英勇战斗的时候,我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的鼓舞和信赖。’马歇尔将军来电:‘历史性的辉煌胜利。陆军谨致谢意。’海军部长福雷斯特来电:‘你取得了一次伟大的成功。”

“所有这些人的这些赞扬,读起来都让人高兴,可是如果我能够重新回到战场,我宁可不要这些赞扬。”

北京,华夏联邦最高统帅部。

“已经确认,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的三艘主力舰——‘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战列巡洋舰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已经被日军击沉。”海军情报局长谢文俊向吴佩孚报告道。

“那就是说,到现在为止,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然全军覆没。”吴佩孚阴沉着脸,点了点头。

听到吴佩孚的话,室内很多人的脸色都是一变。

“日本人的损失怎么样?”杨朔铭平静的问道。

“据我们的情报分析,日军到目前为止,共损失大型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以下舰艇和各类船只10艘,飞机100余架。”谢文俊说道,“单以损失相比,当然是轻得多了。”

“这样的损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小了。”杨朔铭微微点头,轻声嘀咕道。

“日军所损失的舰船,多数为美国舰队突袭造成,但在这其中,两艘为老式战列舰,日本人真正的损失,就是两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大型战列舰,这些损失对其整体战力影响有限。”海军部长汤芗铭说道,“日军此次倾巢而出,其目标在于夺占夏威夷群岛,威胁美国本土。估计这一次,美国人怕是难以保住珍珠港了。”

“美国人这一次吃的亏太大了。”吴佩孚叹息着说道。

“日本人这一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美国发动突然袭击,难道真象外界所传言的那样,就是为了这石油吗?”外交部长顾维钧向吴佩孚投去询问的目光,但吴佩孚象是并没有感觉到,顾维钧有些奇怪,随即把目光转向了杨朔铭。

“当然不光是为了石油,但这石油,的确也是战争的起因之一。”杨朔铭淡淡地回答道。

在得知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中国国内的学者们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其实是一场能源战,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因为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的扩张。

学者们分析后认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尽管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夺取了东西伯利亚的土地,但能源短缺仍然是日本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在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7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75%来自于当时


状态提示:(四百六十七)哈尔西的惨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