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汉末皇叔>第三百七十七章 鲜卑匈奴齐发兵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算计五溪蛮需要时间,寻访诸葛亮更需要时间。其实廖立与所有诸侯一样,都在等待,等待刘璋与外族两败俱伤的那一刻,可是刘璋会与外族两败俱伤么?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众诸侯只知道,若刘璋战胜了外族,却没有两败俱伤,他们的末日就快到了!

随着典满回到幽州,乌丸人被灭的消息,瞬间传遍大汉。这件事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警钟,在众诸侯头上敲响。原本已经决定旁观的曹操,也准备插手了!倒不是曹操想与外族联合,而是刘璋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不过,奸猾的曹孟德没有直接出兵,却派人联系长安张白骑以及黑山张燕。

以张白骑对张角的忠诚,别说刘障只是身处危机之中,就算刘璋身死,他也不会背叛。曹操的使者刚到洛阳,就被捆成棕子,送到了长安。此时,曹军使者才知道,张白骑是刘璋的人!可惜,他已经没机会将这个情报送给曹操了!

由于张白骑并没有将自己投降刘璋的事公布出去,张燕还以为他真的占据了洛阳。曹操要攻打刘璋,除了过河攻打冀州,便是出兵虎牢,直插长安。若是曹操真的攻打长安,自不会放过洛阳,为了张白骑,张燕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当然,张燕答应曹操的要求,也有他的打算。虽说冀州归属刘璋后,政策好多了,但张燕却不放心官府。想当年,他就是被官府逼得家破人亡,才不得已加入黄中道。如今,刘璋乃是刘氏子孙,他又岂能不担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黑山也没有粮草了!

张燕在黑山开垦出来的田地,根本就入不敷出,剩下的军粮都是一些大户支持。这些大户本来就是被逼无奈才支持张燕,刘璋军至,将他们的田地、家奴都没收了他们在冀州实在混不下去,都搬家了,张燕找谁去要粮草?至于打劫刘璋军,张燕还没那胆子!

有曹操壮胆张燕还真抖了起来。若不是刘璋有言在先,张燕可以说降,田丰、沮授非把他剿灭了不可!就这样,镇守冀州的张邻,还是与张燕交了几次锋。虽然张燕也是良将,但他与张邻这种根苗正红的大将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数次败于张邻,张燕有些害怕了!其实他只想让庵下的黄中有条活路并没有其他的野心。如今得罪了刘璋却是大大的不妙。于是张燕便龟缩进黑山以图后效,可他等来的却是田丰的使者。

本来,张燕还以为田丰派出使者,是要他投降。可鸟使者一见面,却发现并非如此。

田丰奉贾朗之命,给张燕送去粮食,只要他谨守黑山,不得作恶!田丰送到的粮食虽然不能让黄中军吃饱穿暖,但省着点吃,也能扛过一年!

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张燕有些转不过来弯,他从没有想过会遇到这种情况!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拿了田丰的粮草,张燕也不好意思去找麻烦了。毕竟曹操找他帮忙,只是说了几旬冠冕堂皇的话而已!

不过,张燕还有些担心,生怕田丰想用粮草拖住他,等刘璋回军再找他算账。田丰的使者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悄悄的让他不用担心,因为刘璋有收降他的心思,至于为什么,使者不肯多说,张燕也不好再问!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张燕本就不想得罪刘璋太甚,既然得了好处,他就缩回了黑山!

曹操本就没指望张白骑与张燕能给刘璋造成多大展翅的水印麻烦,若不是担心此时出兵会留下骂名,他早就出兵虎牢关了!现在,他却有些作茧自缚的感觉!最后,还是司马靛比较阴险,他让曹操打着征讨黄中的名义借道虎牢关。若刘璋愿意借,便假途伐虢。若不愿意借,就强行攻关!

国与国之间,条约、合约、誓言都是假的,不是有旬话这么说么,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曹操曾经说过,不与外族联合,如今他也没有与外族联合,只是趁刘璋攻打外族的时候出兵而已,顶多算是趁人之危!

可惜,就算曹操趁人之危,虎牢关也不是那么容易破的。两万士卒不够,洛阳的张白骑派黄龙、左校率兵支援。为了不让曹操发现,黄中军全部换上了刘璋军军服,还打起了刘璋军的旗帜!双方攻防月余,死伤数万,就连吕布都亲自上阵,也只打得虎牢关摇摇欲坠。

虎牢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挟窄的关墙,只允许几挂云梯攀登,再多就放不下了。吕布虽勇,但在关上大军源源不断的冲击下,也不得不退居。曹操都有些纳闷,在他的印象中,刘璋已经把所有军展翅的水印队都带去了北方,为什么虎牢关还有这么多士卒。若说这些士卒是新兵,却不应该如此凶猛!

虎牢关过不去,曹操就想攻伐冀州。贾瑚立刻从徐庶唐下,抽调甘宁所部顺黄河而动。凡是发现曹操大军准备过河,甘宁所部便开始拆桥。曹操庵下也是北人居多,就算有荆州水军,却也不是锦帆贼的对手!

想当年,甘宁只有八百人就让荆襄水军头疼不已,现在他有五万人,就算硬碰硬,也能干挺荆襄水军。再说了,失去了蔡谓的荆襄水军,虽然有文聘加入,但在战术上,却下降了一筹。

就在各个诸侯针对刘璋的行动层出不穷的时候,素利、步根度、柯比能也与呼厨泉会面了!呼厨泉也算是倒刘派,四人一拍即合,决定由素利与呼厨泉联手,去拦截鲜卑境内的刘樟,柯比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七章 鲜卑匈奴齐发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