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了对内。陈克复实际上更期待有这些藩王坐镇边疆。让他的帝国向外扩张。
初始房玄龄等人都不太同意这个制度,但后来武将集团这边最先转换态度。据说是因为有次新任二十四卫内军龙骧卫大将军毛翊对反对封藩的陈节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如此反对封藩,莫不是想如汉之燕王臧荼,齐王朝信,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否?
毛翊这番话中说的这几个王,都是汉初刘邦的开国功臣。全都封王。但后来却全都被加了谋反之名,或死或诛或逃或废。谁都知道这些人并不全是谋反,有不少只不过是刘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而毛翊又是陈克复心腹中的心腹,此时刚一立国,他便说出这样的话。大陈的文臣武将们,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皇帝在透过毛翊的嘴故意说出的话。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与开国功臣们,总是同甘苦,可却很少有同富贵者。如果真的是皇帝的意思。那意思就很明白了。大臣们如此反对封建藩王,是不是有谋反之意?
一想到这样的可能,最有可能被鸟尽弓藏的将领们马上纷纷表态,支持皇帝的藩王之制。甚至如皇甫无逸等不少降将,还主动的提出了请致仕的奏折,纷纷主动提出辞去军中职务,安享京师。
武将们态度的迅速转换,让文官们也纷纷转变风向。毕竟他们担心的事情只是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皇帝对此也做了许多制度提前防范。如果他们再咬着不放,那就有功臣们和皇帝做对。想要阻碍皇权的意思了。天下渐平定后,皇帝与功臣们本来就会处于比较紧张的关系,谁也不敢主动去碰那道红线。
文武大臣的前后态度转变,让陈克复也不由的有些惊讶,等听到以调查司报告上来的原因后。陈克复也不由的有些哭笑不得。封建藩国确实有制约功臣们的意思,但并不表示他就要鸟尽弓藏。更何况此时天下未平,还正是用他们之时呢。更何况陈克复觉得杀功臣只是一种最激烈的解决方式,如今他才不到三十岁,还有的是时间慢慢的妥善安排处理这些功臣们。
为了安抚朝中众臣有些担忧的心理,登基当日,陈克复即下令议功论赏,大封群臣。在原来的五位国公之后,陈克复又将李靖、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位列宰相的诸臣俱加为国公。
又将李奔雷,李靖,王仁恭,张仲坚,于钦明,罗忠,罗艺,屈突通,杨善会,陈陵十将,俱加为元帅军衔,且全部晋升为国公。
其实军中诸将,如秦琼等嫡系将领,封郡公者有十,县公者二十八,国侯者五十六,国侯以下,县男以上者三十余人。
又加皇甫无逸,韦寿、韦津,长孙顺德,陈叔达,李孝常,李智云,杨杲,杨侗,杨倓等三十六降臣为国侯。并其余诸多降臣降将们也大加封赏,给了不少的侯爵以下封爵官职。
对于封爵,陈克复分为了三类,一类就是一直追随于他的文武功臣们。还有一类则是入河北后,主动投降的那一批文武官员。剩下的一类,则是他挟杨杲在北京称帝之后归降或者被俘投降的文武官员,及隋朝宗室,和那些门阀世族豪强贵族们。
第一类的,皆厚爵高官,而且除了爵位官职外,陈克复还赏赐了大量在各处边疆的土地,甚至赏赐了许多金银钱财。
而第二类的,则又差了许多,官职爵位都减了一等赏赐。而且他们只获得少量土地与钱财。
至于第三类人,陈克复完全就是为了安抚收买这些人的,爵位给的很大方,但却是虚爵,没有实禄,只有爵位。没有田地,也没有人口,有的就是一个名号。而且这些人除了爵位外,就只给了散阶还有勋官,没有一个授予实职。
坐在太极大殿的龙椅之上,陈克复看着一个个满心欢欣,跪拜谢恩领赏的那一大群人,也不由的有些意外。他还以为这样的封赏,功臣们满意,可是那第二类与第三类的肯定会有些不满。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他们有不满,就给他们再加赏一些钱财。却没想到,众人反应如此高兴。甚至就连得到十大元帅这个只是单纯荣耀头衔的那些一方统帅们,也都有种受宠若惊的样子。
再一联想起之前的鸟尽弓藏的报告,陈克复也差不多明白了是什么样的原因了。今日的封赏,陈克复可能觉得有些厚薄,但这满殿受赏的臣子们却觉已经觉得十分丰厚了。虽然前前后后各种公侯伯封了成百上千,感觉有些廉价,但无论如何,这品级也是在这摆着的。
更何况,除了爵位清贵,这实打实的好处可也有不少。虽然土地大多封在关外,但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别人担心关外遥远苦寒,这些大臣们却深知那些地方听着觉得远,但实际上却比被战火犁过多年的不少中原地方也差不了多少。有朝廷大军在,那也是能保证到的一笔可观收入了。再加上,这番赏赐,也打消了大半他们心中之前的担忧。
“启奏陛下,河南行省弘农府前线发来紧急军情。”一名内侍上前禀报道。
“呈上来。”
急报送至陈克复手中,这是封特勤司加了火焰纹章的飞鸽军情急报。陈克复连忙打开,只见上面是驻守上洛的将领报告,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