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08之钢铁雄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澳大利亚沦陷
下来,并且将舰上全部的大口径舰炮都瞄准了悉尼…

虽说此时距离i落已经不远了,但毕竟还有一段时间,所以i本人到也不介意海军的人先练练手。

要知道这次i本陆军最大口径的火炮也不过才240而已,而海军光是扶桑号一艘战列舰,就有着12门356主炮,两者间的差距可是不可同i而语的。

“轰!!!”

并没有怎么瞄准目标,只是将12门主炮全部对准悉尼,扶桑号就来了一次齐she。

12门主炮同时开火所造成的巨响几乎能让一个毫无防备的人从此失聪,而356炮弹的威力则可以铲平一座坚固的工事。

事实上,在这轮齐主炮并没有铲平任何工事,却让几栋建筑好像沙滩上的沙堡一样,尘归尘,土归土…

而在i本海军掺和进来后,澳军士气大跌,而i军则是状态大勇。

如果不是很快太阳就下山了,使得i军不得不暂停攻势的话,就这么进行下去,说不定用不了多久i军真的能拿下悉尼。

而事实上i本人也是这么做的,由于当天的顺利攻势,所以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在陆军的炮兵部队还有海军的协助下,i军再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而炮兵部队和海军也是不停的轰击着尚未被i军控制的城区,至于平民安全什么的,咳咳…

谁关心呢…

至少i本人不关心…

————————————————————

澳大利亚人的抵抗虽说很顽强,但是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像俄国人那样死扛下去,而是会像法国人一样…

所以在坚持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后,虽然仍然有一半的城区在澳大利亚人的手里,但是在无法继续承受下去的情况下,最终澳大利亚人还是选择了和i本人和谈,并且同意并入那个有i本人组建的“新z fu”…

没办法,这个时候澳大利亚人的宗主国英国,现在还在德国人的狂轰乱炸中苦苦挣扎着,而距离最近的印度殖民地,如今也在i军和泰军的联合侵入中努力抵抗着,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英国人根本没有,也无法抽调任何兵力来拯救他们的澳大利亚。

至于另外一个可能的救星美国?在整个太平洋舰队都差不多全军覆没的情况下,美国人已经将全部兵力都收缩回本土,甚至就连夏威夷都准备抛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让美国人出兵援助…

咳,还是等再过几年再说…

而很明显的是,悉尼是无法在i军的攻击下独自撑过几年时间的,毕竟悉尼和英国不同,至少英国还有一个英吉利海峡可以将他和德国隔开,而现在i本人可是直接登陆了…

悉尼的沦陷并没有出乎任何人的意料,毕竟在这个时代莫斯科可是只有一个。不过就算这样,悉尼的沦陷还是极大的打击了同盟国的士气,毕竟早前堪培拉已经在i本人的攻势下沦陷了。

而且和堪培拉不同,没错,堪培拉的确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但是作为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首都,堪培拉的重要xing可没法和拥有一百多万人口,而且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城市悉尼相比。

毕竟堪培拉本身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竞争后的产物…

所以如果堪培拉的陷落对同盟国是一个打击,那么悉尼的陷落就等于是插刀子,因为悉尼的陷落代表着,距离澳大利亚的陷落已经不远了。

事实上,一切也的确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虽然对悉尼的攻势一共也只用了十多天的样子,不过由于澳军装备了大量自动武器的关系——————比如说轻重机枪什么的…

由于澳军大量装备了自动武器的关系,所以在攻城期间i军的伤亡很大,所以在攻陷了悉尼后,i军并没有急忙进攻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临时z fu所在地的墨尔本,而是选择在悉尼进行休整,同时也在等待着来自本土的补充。

另外,对于悉尼的陷落其实也有不少墨尔本人暗爽了一下,毕竟两个城市在过去的争执可是延续了很久,而且最重要的是,作为过去两个城市争执的产物,最终澳大利亚首都这个荣誉头衔还是落到了堪培拉的头上,可是如今呢…

如今,哪怕到死,悉尼也没当上澳大利亚的首都,反倒是堪培拉这座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正式成为了澳大利亚新的首都,这也算是给两座城市多年来的争执划下了一个句点——————至少墨尔本人是这么觉得的。

不过可惜的是,墨尔本人这种高兴的心态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在得到补充没多久后,i军已经正式南下准备夺下墨尔本,这座澳大利亚最后的大型城市。

这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的悉尼有着一百三十万左右的人口,第二大城市的墨尔本也有一百零几万的人口,而作为第三大城市的布里斯班则有着三十多万的人口,当然最可怜的是堪培拉,这座澳大利亚的首都只有一万两千多的人口,硬要说的话,整个城市大概也就和一个正规师的部队差不多…

如果说,悉尼和墨尔本这两座大型城市还靠点谱的话,那么从布里斯班开始剩下的城市就全部都是悲剧了,而在悉尼和布里斯班还有作为首都的堪培拉全部陷落后,墨尔本已经是澳大利亚仅存的大型城市了。

换句话说,只要能拿下墨尔本,这座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和新的首都,那么也就等于i军已经夺下了这块地广人稀的大陆。

剩下的那些个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九章 澳大利亚沦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