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清弊主>第 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

八月初九,三年一次,全国为之瞩目的乡试(又名秋闱)在各省省城举行。

乡试之所以如此令人瞩目,是因为取中之后便有了举人的身份,考中举人,才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而且就算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科举取士分为三极,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有资格参加乡试的都是府州县学的生员、国子监的贡生和监生。乡试的主考官、副主考官皆是由康熙钦派,考试亦由主考官命题,各省和学区的学政官不得参与。

乡试有专门的考场,即各省单独设立的贡院,但江南却略有不同,江南省在康熙六年分置为江苏、安徽两省,但两省的地望仍沿称江南,两省的乡试仍合并在江宁的江南贡院举行,因此江宁贡院就是江南科场。

‘澹泊居’后院,

当所有的人都在关注乡试,托合齐、齐世武、耿额等几人又借机悄然聚集在一起,一杯酒入肚,托合齐就长叹了一声,“两年的心血,皇上稍稍拨弄一下,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齐世武却是盯着耿额问道:“耿大人,你是兵部尚书,皇上这番频繁调动满蒙八旗将官的举动,你怎么看?”

耿额沉吟着道:“类似这种情形的调动,每隔五至八年,都会有一次,这次的调动距离上次已有六年,兵部对此并不意外。”顿了一下,他又才接着说道:“不过,皇上这次的调动有二点特别之处,满蒙对调的多,护军营将领调动的多。”

托合齐也盯了过来,沉声道:“你的意思是……。”

“满蒙对调,完全就是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耿额语调沉重的说道:“护军营将领调动的含意,就不用赘言了。”

“皇上有所察觉了。”托合齐喃喃的说道。

三人一时间尽皆无语,半晌,耿额才道:“也未必尽然,此次调动,跟咱们亲近的统领调动的并不多。”

齐世武沉声道:“皇上应该只是有所察觉,并不知晓详情,此番举动,亦有可能是防范于未然。”

“但愿如此。”托合齐道:“太子随驾去了热河,信息来往不便,咱们亦不敢稍有差池。”

齐世武轻叹了一声,“还是静观其变,按惯例,皇上在九月初就会回京。”

自五月以来,北方各省雨水也算充足,各省抢播的度荒农作物已经开始逐渐的进入收割期,再加上新粮流入市场,各省粮价开始平稳的回落。

总揽在北方推广高产抗旱农作物的施世纶原本也跟其他大臣一样,对胤祯送来这些飘洋过海的外来农作物没抱什么指望,不过跑了几个地方亲自视察之后,他心里却是充满了惊喜。

番薯还未成熟,情况还不能确切,马铃薯却是已经收获,产量确实不错,而且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只是种的太少了点。

最让他欣喜的还是玉米,玉米的情况可说是大好,虽然还差点时间才能够收获,但收成已经可以初步估计,比起粟谷、荞麦、高粱、豆类之类的要高出不少。

而且玉米完全可以与冬小麦搭配种植,收割之后就正好可以种冬小麦,只是他跑的地方不多,仅限于直隶,其它地方究竟如何,还得等各地汇报上来才知。

上海,

眼见粮价已经开始平稳的回落,胤祯便按捺不住,开始自掏腰包对上海进行规划改造,初步的计划是改造县城,并且把洪港与上海县城连接起来,这个任务自然是落在完颜海锋与徐世桢两人的身上。…。

这一工程一开工,就得到了上海所有人的支持和赞誉,完颜海锋、徐世桢二人虽然又苦又累,却是干劲十足,十四爷掏钱帮他们捞政绩,这种好事那是可遇而不可求,那怕是再苦再累,两人也是咬着牙抗着,每天都是神完气足的在县城各地指挥。

九月初九,康熙终于从热河回到京城。

同一天,也是江宁城乡试放榜的日子,一众秀才对这一天早就翘首以盼,一大早,放榜的地方就挤满了各色人等,当然最多的还是心怀忐忑,一脸焦急的秀才,在一众人殷殷的期盼中,龙虎榜终于张贴了出来。

一群秀才急忙围了上去,焦急的在榜上搜寻自己或是朋友的名字,榜上有名的自然是欣喜若狂,有手舞足蹈、有大声欢呼,有喜极而泣的,名落孙山的则是神情阴郁,默然不语,也有跌足长叹,放声悲嚎的。

乡试,每一省的民额都是有定数的,榜上有名的也就寥寥二百余,绝大多数秀才是注定要名落孙山的,就在一众落第秀才郁郁寡欢准备转身离去之时,突然有人高声悲愤的喊道:“吴泌怎得上榜了?”

大多数秀才不认识吴泌这人,一见这情形,不由四下打听,吴泌是扬州盐商吴宗杰的独子,家资豪富,当铺、钱庄遍布江淮,但却是胸无点墨的一个草包。也算是扬州一名人,知道他的不在少数,口口相传之下,一众落第秀才立时间就轰动起来。

很快就有人叫道:“这里还有一个程光奎,也是个草包,苏州盐商的儿子。”

这一下,所有的秀才又呼啦一下围上前去看榜,这次不是看自己中榜没,而是想在榜上找找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草包榜上有名,很快就又有人叫道:“没天理啊,余继祖也榜上有名。”

很快,榜上盐商巨富、达官贵人的子弟被一个一个的揪了出来,这时也没谁去探问这些人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了,仅仅是二百余人的榜上,竟然有四十多人是盐商巨富、达


状态提示:第 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