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第1258章 犀利曾国藩

曾国藩目光凌厉如刀,他拔高声音,朗声说道:“我走出大门的瞬间,听见很多人高呼‘接见谈判组’,听见了高呼‘大总统撇开偏见’的话,也听见了高呼‘大总统展现中国之胸怀’的‘豪言壮语’,对你们的呼喊声,我觉得心冷,心中非常的难受,在你们高呼的时候,谁还记得十年前是什么样子,十年前你们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

他义正言辞,语气中带着无尽锋锐。

开场的第一番话,在场的诸多百姓陷入反思中。

“曾总理,别转移话題,我们來到大总统府,并非针对大总统,而是呼吁大总统摒弃对洋人的偏见,接见外国组成的谈判组,我们沒有忘记十年前的情况,而十年前和大总统接见谈判组之间沒有关系,您是忽悠百姓。”

人群中,不知在哪儿传來了反驳声。

“曾总理不能拿以前的事情说,而且也不能偏移话題。”

紧接着,人群中又有人响应。

“放他娘的狗屁,总理是什么身份,需要和你们兜圈子么,给老子闭嘴,谁再开口质疑总理,老子废了他。”

支持李振的人群中,又传來了大喝声。

双方剑拔弩张,恢复到一开始大声争斗的状态。

曾国藩抬起双手往下压,沒有人再出声,曾国藩神se很平静,继续说道:“我曾国藩不会偏移话題,也不屑于转移话題,所以请诸位耐着心思。”顿了顿,曾国藩又继续说道:“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十年前是什么情况,但我记得很清楚。”

此刻,曾国藩头微微昂着,脸上有着缅怀之se。

“十年前,咸丰皇帝刚登基不久,但祸事连连,有太平军聚兵造反,甚至割据了半壁江山;北面还有捻军作乱,在满清的北方腹地作乱;除此外,还有英、法、美、俄等国不断强迫满清zfu割让土地,开放港口,以至于国家ri渐贫弱。”

“战争不断,而洋人还不断的向国内倾销鸦片,无数的国人吸食鸦片,最后面黄肌瘦,以至于家破人亡,当时大总统还在江北大营沒有脱颖而出,当时满清的皇帝只知道风花雪月,当时各国的洋人只想着多搜刮钱财和割占中国的土地,当时百姓们已经活不下去,家家户户简陋不堪,别说是穿暖,就是填饱自己的肚子都成问題。”

“1853年,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大总统犹如一颗彗星崛起,在中国崭露头角。”

“大总统带着军队东征西讨,打败太平军,横扫英、法联军,击败各**队的入侵,逐渐的,才稳定了中国的局势,最后建立中国,让中国的百姓不再受洋人的欺负,让中国的百姓可以挺起腰杆做人,不会再见到洋人哈腰点头。”

“我为什么说这些,因为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忘记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忘记洋人是怎么欺负我们的,事到如今,竟然有百姓联合洋人來责问大总统,这是你们该做的吗。”

“大总统沒有接见洋人,真的是刁难洋人么。”

“错了,你们都错了。”

“反对大总统的人当中,谁想过大总统为什么不接见洋人的原因呢。”

“沒有,沒有人去想原因,你们做的是责问原因,从不为大总统考虑,你们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我心冷,心冷这十年來大总统的付出,你们得了莫大的好处,过上幸福美满的ri子,却认为大总统做得不对。”

“我不是为大总统辩解什么,这只是我的心里话。”

“做人应该有感恩的心,老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总统沒让你们报答,从沒想过让你们报答,而你们呢,遇到一点事情,直接围困总统府,把总统府堵得水泄不通,还喝骂大总统,谁想过选出一个代表和总统府交涉,一个人都沒有。”

曾国藩冷冷发笑,眼神更是冷肃。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些淳朴的百姓啊,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总统府外的百姓渐渐安静下來,许多的百姓低着头思考,渐渐的眼睛红,眼眶湿润了,在场的百姓几乎都经历过十年前的ri子,甚至还有许多人经历了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ri子,很清楚曾经的苦ri子。

一听曾国藩的话,心里面感觉自己做得不对。

后悔,。

非常的后悔,。

曾国藩成功挑起百姓反思的心态,立即打铁趁热,继续说道:“你们不知道大总统为什么不接见的原因,现在,我來告诉你们。”

“第一,在你们汹汹朝总统府赶來的时候,北方的蒙古草原上正发生战争,或许你们一直认为beijing沒有战争,但你们错了,一月之前,蒙古的铁骑悄然南下,已经逼近beijing,大总统命令黄士海军长带兵阻击,损失无数士兵后才堵住南下的蒙古铁骑,至今,北方的战争依旧沒有结束,而大总统忧心北方战事,每天都处理北边的消息,战争持续到现在,大总统已经是第三次连续的三天熬夜,可想而知,大总统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因为一旦黄军长失败,beijing将首当其冲受到蒙古铁骑的冲击。”

“第二,各国组成谈判组來beijing,他们是什么身份呢,按照地位对等的原则,好歹和大总统谈判的人应该是各国的女王、皇帝、总统之类的,随便派一个小人物过來就可以和大总统交谈,这是什么道理,莫非中国的总统该被人蔑视,不受人尊重吗,身份地位不对等,大总统怎么能屈尊降贵呢,有人说让大总统摒弃偏见,我想说的


状态提示:第1258章 犀利曾国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