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新休整的城墙上扛着巨大的石头,这一切都需要提早准备好,当南军攻来是,肯定会打到弓箭全无刀枪并损的地步,到时候,这些巨石一定能够成为杀伤性最大的武器。
然而在城墙上搬巨石的不光有柳絮,还有瓮城内大部分百姓,燕王在燕地的威望绝对不是靠嘴说出来了,乃是驱逐元蒙余孽和浑水摸鱼的山贼时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所以燕地的百姓对于燕军有一种近乎于盲目的信任感。
百姓们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朝廷要派兵来围剿燕王,燕王至今还是燕王,就连瓮城内官府衙门中官吏的官服都未换过,更不曾在百姓面前说过一句自己要谋反的话语,怎么就非得被朝廷围剿呢?
在百姓眼里,这就好比爷爷在死前将家产全部分给了孙子,而孙子的叔叔连问都没问上一句就要被驱赶出家门,这未免太残忍了吧?
天下间最好糊弄的就是百姓,随便捏造些神迹,百姓会信,说一些让他们痛哭流涕的话,百姓会信,就连如今跟随燕军以保护家园为名,抵抗朝廷大军,百姓们也信。
也有明白人,比如瓮城内教书十几年的老先生在燕军入城之后就口口声声说燕军是反贼,大逆不道。结果当成就让百姓们给绑了起来,一群屠户的娘们围成圈将老儒一顿臭骂,老儒被骂的根本张不开嘴,最后郁郁而终被气死在学堂。
柳絮站在城楼上尽可能的让手下人准备的更加充裕一些,甚至连各家各户的刀具都收拢了起来。燕军除了手中的武器之外,必须腰间别着一把菜刀护着杀猪刀,以备不时之需。
此刻柳絮才明白姐夫的不容易,要管起这么一摊子事绝对不是有体力就行的事。幸亏在之前的一战中柳絮这个初生牛犊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在军中,其他都是胡扯,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才会值得被人尊重,柳絮活下来了,不光活了下来还让南军闻风丧胆。这就是为什么老兵从来不和新兵联络感情的原因,战时刚入伍的新兵也许在一场大战之后就会死去,若是感情深厚只会落得独自哀伤而已。
柳絮随军如此之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对燕军冷落那些助战屠户并未加以责罚,却对渐渐与燕军关系改善的丐兵重重的夸奖了几句。
其实柳絮这一生并不应该如此,他也不姓柳,不知道为什么在即将再一次面对生死时。柳絮靠着城墙响起了脑海中还记得的事,陈年往事。
柳絮应该姓蓝,父亲也不是东北商人,而是大明朝免除了边关之乱的大将军蓝玉!
蓝玉是个悲情人物,很早从军的他一直郁郁不得志。上边有常遇春徐达耿炳文等等震铄古今的将领压制,从不曾看到出头之日,这些情绪挤压在一起等待爆发的那一天。
朱元璋给了蓝玉这个机会,大肆杀戮功臣的朱元璋当时正在为自己的儿子太子朱标铺路。他知道自己杀孽深重,严刑酷法搞得朝堂之上都人心惶惶。人人都说朱元璋是暴君。可谁知道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
朱标是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是能笼络身下的几个兄弟。但是朝堂之上站着的那些能臣呢?等你朱元璋百年之后,些能臣能够被朱标压制得住么?
所以朱元璋杀了一批朱标很可能压制不住的人,又震慑了一批朱标很可能不太好管的人,并且用严刑酷法紧紧约束着这些官吏,就像是一根绳索系在了他们的脖子上,敢动一动就把脑袋勒掉。
朱元璋不傻,知道自己死后肯定诸多骂名,可他依然这么干,为什么?为了朱标!
他想让朱标来给这些官吏解开这根绳,让朱标成为仁义之君,让朱标等级之后就立刻给这些官吏一个大恩德。朱元璋以暴虐让你们颤抖,那么朱元璋的儿子就用仁德来让你们折服。
所以常遇春死了,徐达死了,诸多名将重臣都死了。
可是这些人死后边关再次乱了,元蒙余孽猖狂的压制着明军,谁还能压制元蒙余孽?总不能老朱如此高龄在挂帅出征吧?
蓝玉这颗明珠出现在了朱元璋面前,很多人都说蓝玉之所以能够成就赫赫威名是因为他幸运,这些人都想错了!
蓝玉是谁?
上过战场见过战场上残酷的人,他会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幸运上?不可能!
没有机会的时候蓝玉不光苦读兵书,还找了北地熟悉地形的人给自己详细讲解北地情况,甚至大漠情况,草原情况全部都细细讲解,因为他知道在大明这些名将都死了之后,边关必定还有一场恶战。
当时朱元璋杀功臣之心已经路人皆知,蓝玉能够先判断出形式并不出奇。
苦读兵书分析地形的蓝玉加上戎马生涯很快总结了一套克制元蒙余孽的办法,那就是攻要快,守,要稳。
为什么常遇春徐达能够屡屡得胜?
因为常遇春骑兵的长途奔袭占据了一个快字。
元蒙游牧民本就懒散,看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能看得出,这种人若是忽然被人袭击营寨想要聚集出有效的战斗力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他们十分善战,勇猛无比。所以常遇春看准了这一点面对元蒙时成为了常胜将军。
朱元璋选定蓝玉时,已经开始琢磨二路元帅的事了,他不太相信蓝玉能够功其一役。
蓝玉还真就成了!
藏于捕鱼儿海一代时常犯边的元蒙主力可谓是隐藏颇深,除了需要出去抢物资的时候派兵出征基本上不会动上一下。
蓝玉大军到了之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