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核武皇帝>第321章 机械之王
斯坦这么简单,苏联本身是非常清楚的。帝国的目标彻底将苏联一切为二,将苏联彻底驱逐出亚洲的版图。

在亚盟理事会内部通过表决,并授予北方联军一切军事权力后。事态的发展就彻底不再受到政治力量的束缚。

……

鄂木斯克。

帝国西北之城。

在帝国的版图上,它被明确的标注为一个军事要塞之城,整个城市都像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帝国要塞,陈其采在1933年视察鄂木斯克时曾经如此评价这座城市即便没有军队。它也可以抵御一百万的陆军。

这就是鄂木斯克的价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鄂木斯克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城市,当地的俄裔居民如今只占本地居民总数的17。大部分的居民是从山西和陕西迁移来的新住户。

鄂木斯克有一定储量规模的石油,但是开采量并不大,因为处于中苏交界的区域,本地商贸和工业经济一直很繁荣,苏联各个zfu机构都在这里设有采办处。

在周边的整个西伯利亚省,超过1.1亿亩的耕地为鄂木斯克的粮食加工业、纺织业和机械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城之一。虽然本地开采的石油并不多,但是每年从苏联进口的石油都会在这里加工。

短短的二十年间,它一跃成为新西伯利亚地区最为繁华的城市。

赵庭柱上将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年时间,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一直秘密负责筹备对苏作战事宜。可以说是准备的非常充分,了然于胸。

比起beijing的生活,赵庭柱将军倒是更喜欢在鄂木斯克的生活,因为地大人稀,鄂木斯克从建市开始就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道路宽广,绿化率高的离谱。这里的气候和东北差不多,对赵庭柱将军来说更是再合适不过,以至于他都想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

在这里,他和卫立煌的合作颇有点像一战德国的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参谋长,他将大部分的工作都委托给jing力充沛的卫立煌,而他几乎就只用在文件上签字而已。

话是这么说的。

赵庭柱毕竟是在枪林弹雨里一路打出来的资深陆军上将,对于战争,他实在是太熟悉,熟悉的就像是老农民种地那般,他不需要去参加太多的会议,只要看到卫立煌提交的报告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这场战争,他准备的时间也确实是太长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都不曾间断的思考过这场战争,在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后,他得出的结论却异常简单速度和效率。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有最高的速度和效率,帝国就将轻松的赢得这场战争。

速度和效率恰恰是帝国陆军大机械化变革的中心指导思想,以帝国今ri之水平,想要再次击败苏联红军实在是太容易。

正是因此,赵庭柱将军才可以显得有些随意,早上10点就乘坐一辆吉普车离开总司令部,将烦人琐碎的指挥部工作都转交给卫立煌,而他则去下面的部队视察。

10月份的新西伯利亚已经开始变冷,大约相当于11月份的beijing,到了12月份,这里和苏联就会冷的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留给北方联军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半月。

鄂木斯克的公路条件很优良,柏油马路宽敞无比,得益于本地的化工产业,本地的公路建设成本确实是非常的低廉。

这一路上都非常的平稳,赵庭柱将军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第一装甲师。

这曾是他一手创立的部队。和吉林地区完成了一系列的剿匪战,就以此为基础吸收了参加过辽阳战役的老兵,组建了东北第一步兵师,随后成为帝国的第一步兵师,再从第一步兵师改组为机械师,最后是在卫立煌的手中成为第一装甲师。

装甲师目前是帝国陆军主力编制。

在帝国陆军的编制体系中,装甲师通常编配1个坦克团、2个装甲步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直辖2个防空营。以及其他指挥营、侦察营、防化营,同苏联的装甲师不同,帝国的装甲师通常都会有一个辎重团。

在战争时期。每个师的兵力一般都会扩大一倍,第一装甲师的情况也不例外,团级编制还是和过去一样,但是各营下属的连队平均都增加一倍。坦克团所装备35主战坦克,数量则从原有的332辆增加到664辆。

对装甲师而言,装甲步兵团才是作战主力。

做为帝国大机械化陆军革命的核心力量。装甲步兵团大量配置步兵战车和少量的坦克,并且成体系的配置着履带式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排雷车、指挥车、防空车、坦克歼击车、装甲运输车、雷达jing戒车,甚至连炊事连、医务连都有专门的战地后勤车。

通过大量的演习测验,帝国陆军目前的主要作战思想和战术是要求坦克部队更为集中的使用,每一场战争中都会动用几个坦克师,或者是坦克旅作为冲锋力量负责撕破对手的防线,而装甲步兵团则在坦克团及本团各营下属坦克连的配合下协同前进。

在正面战场上。装甲步兵战车一定要在坦克的保护下协同作战,任务是配合坦克作战,而不是承担作战的中心,但在整个大战役中,数量众多的装甲步兵战车却要起到关键的主力作用。

战术上。步兵不是中心,战役上,步兵又是主力。

帝国的陆军作战思想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装甲车辆要成体系的实施综合


状态提示:第321章 机械之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