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玉冰缘>第四回之一浪子回头

第四回遨长江公子作赋游苏州浪子回头

第二天天明,楼船到了京口瓜洲(今之镇江),大船靠岸,伙计们自去采办所需用品。三人站立船头,遥望天际。只见旭日初升,霞光万道。大江之上,雾霭沉沉,江水滔滔,两岸楼台隐约,千古遗风尚存,让人心怀神往。杜冰心胸激荡,遂赋诗一首:“大江东逝碧涛涌,两岸阁楼座古今。天气隐约迷灵兽,山川金鼓作商音。”话音未落,只见一艘轻舟掠过,船头一位女子赞道:“公子好雅兴,不知这‘商’字作何解释?是‘宫商角徵羽’之‘商’还是‘夏商周’之‘商’?”众人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此人正是萧寒。小舟顺流而下,如离弦神箭一样迅捷,顷刻间已在数丈之外,任凭你轻功绝世,也难一跃而上。杜冰朗声说道:“多承‘小姐’称赞,改日当杯酒奉上。”中气十足,声震数里。萧寒在艇上喊道:“改日相会再谈风月。”话未说完,小船已在里许之处。金熙智不住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噙其肉,活嚼之骨。

过了一顿饭功夫,又见一尾小舟踏浪而来,两名船夫用力摇浆,似在急于赶路。船上站立两人,一僧一丐,都在五十开外。老僧慈眉善目,须发花白。乞丐头顶破毡帽,浑身脏乱,腰间别着酒葫芦,右手握着一根晶莹碧绿的竹杖。小舟尚距楼船三四丈远,老丐纵身一跃,稳稳的落在楼船船头,一拱手问道:“这位小姐公子,打扰了,可曾见过一位妖艳女子乘舟而过?”金熙智忙道:“那妖人刚过。”老僧在小舟上一施礼,说道:“阿弥陀佛,多谢女施主。”此时小舟已划过楼船数丈,老丐更不迟疑,伸手将腰间酒壶扔出,同时左脚点地,纵身而出,待酒葫芦落在江面,老丐身形随到,右脚一点酒葫芦,借力一跃,又跃出三丈,落在小船之上。在这片言碎语之间,老丐跃上跃下,疾如劲风,快似闪电,身形潇洒至极。众人齐声喊道:“好功夫!”杜冰暗道:我刚才如何不用此方法跃上萧寒的小舟?遂朗声说道:“前辈,你的酒壶落入江中,改日当另送新壶。”里许之外,只听老丐说道:“多谢公子美意,老叫化好吃懒做,改日定当叨扰。”言外之意你这个客是请定了。又听一个温和的声音缓缓传来,“请恕老衲眼拙,公子不过弱冠(二十岁)年华,内力就如许雄厚,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他日必定名扬武林。”杜冰回道:“多谢大师夸奖。”眼见小船缩成了一个黑点,消失在大江之上。

天明公主叹道:“中华果然英雄辈出。”金熙智忙问:“这两人是谁?怎么武功如此之高?内力如此之纯厚?”杜冰十余年来困在绝谷,早年之间又是苦读诗书,于江湖变迁如何知晓?只是摇头赞叹。却听楼船上一名差役说道:“公主,恕小人多嘴,听说‘少林丐帮,长孙诸葛’,那老叫化手拿绿玉杖,武功又是奇高,定是丐帮帮主鲁武宣无疑,那老僧或许就是少林高僧惠清禅师。”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公元四九五年),到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达摩祖师来到嵩山少林寺后,潜心钻研武,圆寂后留下七十二项武功绝,少林规模也不断扩大。隋末时,天下大乱,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十三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讨伐王世充,出师大捷,活捉了大将王世充侄子王仁则,王世充兵败被诛。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此后少林便领袖群伦。此事人皆共知,而丐帮之事,却听师父讲过。因历朝历代,无有不沦为乞丐之人。这些乞丐,都是最为势单力薄的人,越是乱世,人数越多。到了东汉,贫富差距悬殊,贵族百姓地位有霄壤之别,于是范丹聚伙为帮,专打抱不平,几百年间逐渐成为江湖上第一大帮派。丐帮帮主的打狗棒法一脉单传,以玉竹杖为帮主帮主信物,降龙十八掌更是名扬天下,与少林易筋经共为武至宝。两大帮派又互为唇齿,百余年来,共为武林的泰山北斗。

杜冰仍有疑惑,问道:“刚才你说到‘长孙诸葛’,怎么解释?”差役回道:“这‘长孙’指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他既是当今圣上的内兄,皇后的亲兄,又是我大唐的开国二十四功臣位居首位。这话说的就是长孙家富贵天下第一。这‘诸葛’说的是诸葛允,他武功超逸,更兼才智无双。单以智谋而论,不输于三原李靖。不过此人不愿为官,只隐居于洛水龙门。‘诸葛’指的就是他的才智。”杜冰又问了一些江湖上的奇闻轶事,众人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中午时分,采买的伙计归来,大船继续前行。一路上,杜冰免不了抓鸟捕雀,改换口味。这日,大船来到了江阴,天明公主打发众人回去交差,也不再知会府县,买了三批骏马,南下去了苏州。

苏州,古称姑苏,建于春秋吴国。隋帝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定名为苏州。更兼隋炀帝大运河贯穿而过,地形尽东南之胜。苏州园林与水乡古镇名闻天下,自春秋吴王大建园囿以来。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西汉武帝时大史家司马迁称之为“江东第一都会”。可见其繁华。以后六朝更替,繁华日盛。

苏州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市坊林立,歌管盈耳。


状态提示:第四回之一浪子回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