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玉冰缘>第一回之二
完全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隋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也许陈叔宝并不是“无心肝”,他只是从来就把自己当作一个fēng_liú才子,一个诗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真是前无古君,后无来帝。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仁寿四年(公元六零四年),病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

陈后主诸子一大半不忘富贵,在大隋做了官僚,一小半不愿为官,帝也不阻拦,任其为民。只有北张略之、夏侯安所携带的两位王子不知下落。

再说晋王杨广闻知张丽华被诛,暗暗对二人怀恨在心。韩擒虎于开皇十二(公元五九二年)年早世而未被害,时年五十五岁。贺若弼终于在大业三年(公元六零七年)被杨广巧立罪名杀害于榆林,终年六十二岁。

帝驾崩于公元六零四年,杨广即位,即隋炀帝。隋炀帝对张丽华念念不忘,终于娶了张丽华的女儿陈为贵人。

炀帝三次御驾辽东,讨伐高丽,西征突厥,修运河,幸江都。炀帝将攻高丽,集百万大军于涿郡,又强征百万民夫运粮械。致使田园荒芜,百业萧条,民不聊生。不久后,邹平民王薄起义于长白山。刘霸道、孙安祖、窦建德、张金称、高士达、翟让、杜伏威等相继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全面爆发。大业十四年(公元六一八年)三月,江都兵变,众武推宇化及为首,立秦王浩为帝,炀帝被缢死于行宫。五月,李渊在其次子李世民撺掇下,废隋恭帝侑,自称皇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仅三十八年的大隋朝就此灭亡。

考炀帝生平事迹,登基前帅五十一万大军完成国家一统;登基后完成了大运河的修建工程,千年之后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贯穿南北,尤其在明清时期,一度为运粮河道,自开通后,减少了多少人力物力,后世更有明君欲利用大运河将南方丰富水源运到北方,以利万民,真乃旷世之举;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征服西域二十七国,将领土向西开进到了咸海(今哈萨克境内),向南征服了安南、占婆(今缅甸、柬埔寨、越南地区);尤其开创了科举制度,为寒族子弟开辟了一条仕途之路,科考之下,虽不能完全做到人人平等,但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后世之时,往往认“财”是举,唯“亲”是贤,误国误民,岂不悲哉!炀帝在位一十四年,后一些史家对其一生功绩毁多誉少,甚至一度加以暴君之名,甚至比于殷纣王。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公平论述了炀帝功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lùn_gōng不较多。”一千四百年后的清虚道人则认为炀帝是功大于过,过于当时黎民嗷嗷,功于后世千古一帝。凡一家之言,尽供闲谈。

其实,李渊父子本是隋朝大臣,李渊战功赫赫,累封至唐公。大业年间,隋炀帝急功近利,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见到此情此景,李世民深知大隋气数将近,一方面招贤纳士,扩充兵马;另一方面结交江湖豪俊大侠,暗地里建帮立派,以待时机。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公元六一八年)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便统一了全国。于是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定年号为武德。秦王李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只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为了继承皇位,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裴寂和刘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高祖的宠信;刘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静。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李建成又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

消息传到了秦王府中。李世民马上召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心腹大臣商议对策,尉迟敬德一拍胸脯说道:“要是那样,咱就扯旗反了他!还怕了他不成!”一语未了,只听杜如晦摇头道:“大老黑(因尉迟敬德长的的黑,又是人高马大,不外的都叫他大老黑)啊,我说你用点脑子行不?毕竟现在是皇上的天下,大部分人还是听他的,再说,人家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状态提示:第一回之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