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千娇百媚>第174章 发矫诏诸雄响应

刘恪出兵并州的消息传出,群雄震惊,尤其是洛阳城中的董卓,更是气的怒火冲天。

至于袁绍、袁术等枭雄,则是抱着渔翁得利的心思准备看戏,尤其是和中山王府紧邻的袁绍,更是时刻将矛头对准着中山王府控制中的河间诸地。

不过很快,当打着讨伐董卓旗号的镇北军为方便阅读起见,以后刘恪麾下军队统一称为镇北军偷袭并占领雁门郡,同时形成由北向南推进,徐徐占领太原、上党等地的态势后,各地群雄才发现攻打董卓的好处了。

首先,起兵攻打董卓,占有道义和公理,董卓倒行逆施,残暴统治洛阳,宫廷,这些罪名乃是天下共知,所以起兵讨伐董卓,能够顺应天下民心,能够谋取忠良之名。

其次,起兵攻打董卓,能够获取实在的利益,就像刘恪派兵攻打空虚的并州一样,一旦击溃董卓,那么董卓占据的土地就会成为自己的地盘,董卓手里的军队就会成为自己的军队

群雄就像是闻到了腥味的山猫似的,心里面顿时活泛了起来。

而此时,东郡太守桥瑁的一封假诏书,却成为了点燃各地诸侯野心的火把。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四月底,东郡太守桥瑁,自称得到洛阳三公传来的天子诏书,令各地诸侯起兵讨董。:醉心张節

桥瑁在公布诏书之后,迅速派人将诏书抄写传布各州州牧和刺史,希望得到手握重权的州郡长官支持,先不去论桥瑁矫诏讨董到底是什么居心,但是对于正羡慕刘恪的镇北军在并州节节推进的袁绍等人来说,这封诏书无疑是天籁之音。

桥瑁的这份矫诏,先传到了冀州牧韩馥手中,韩馥却自作聪明的将诏书同时下发渤海太守袁绍和中山王、镇北将军刘稚,并且邀请袁绍和刘稚作为冀州代表出兵讨董。

韩馥自然是清楚,自己手里没兵没权,要想在讨董之战中混出点功勋,就必须借助实际上占有冀州的袁绍和刘稚。

同时,韩馥也是有私心的,在他看来,自己以讨董的名义招揽袁绍和刘稚出兵,这冀州自然就变的空虚,如果将来在讨董战场上袁绍和刘稚失败,那么他就能控制冀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冀州牧。

不论进退,韩馥都觉得自己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对于韩馥的心思,刘恪瞬间就想通了,不过他却没有在意这些,玩弄阴谋诡计,也是要看自身实力的,刘恪不认为韩馥能够在自己和袁绍的身上得到什么便宜。

不过对韩馥邀请出兵的提议,刘恪心中却是有些矛盾。

不仅是刘恪感到矛盾,就连他麾下的几大谋士也纷纷对此提议发表出不同见解,总结起来,就是赞成和反对。

沮授在看完韩馥的书信之后,坚定的表示道:“世子,如今我们已经出兵西进攻打并州,这用的也是讨伐董卓的旗号,如果此时再向中原派兵,岂不是两面作战”

显然,在沮授看来,同时在并州和中原用兵,过于浪费自身实力,且中原讨董之战,乃是各地诸侯共同出兵,到时候人多嘴杂,肯定难以战胜拥有西凉铁骑的董卓。

刘恪倒是没有料到沮授竟然将诸侯讨董之战看得这般清楚,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诸侯讨董之战的经过和结果,尽管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本该是正月份就掀起的讨董之战延迟到了四月份才爆发出来,但是参加这次战役的各地诸侯却没有什么变化。

在历史上,真正进行讨伐董卓的唯有曹操和孙坚两人,但是此时的曹操兵力衰弱,根本不是董卓的对手,孙坚尽管有兵有马,武力超群,但是在袁绍、袁术等人的内讧下也只能败退。

讨董之战,真正苦的是洛阳百姓,对于这些枭雄来讲,这只不过是一场展现武力的游戏。

“元皓,你来说说,我们应不应该出战”刘恪将目光投向田丰,他想听听一些不同的意见。

“世子”田丰起身行礼,然后说道:“臣以为,讨董之战,上应天,下应民,乃是正义之举,虽然我军已经打出讨伐董卓的旗号在并州作战,但是对于天下百姓和贤才来讲,攻打并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抗董卓,如果世子此时能够响应桥瑁,顺势加入到中原讨董大军之中,则能告诉天下人,我们中山王府、我们镇北军是坚决反董的,如此,攻打并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能消散”

“元皓说的对”

这个时候,田畴也站出来说道:“董卓无德无品,却窃取朝廷权力,挟天子而号令天下,现在天下人起

起兵共同反抗董卓,乃是民心所向,如果此时我们不出兵反而继续专注于攻打并州,则会让天下人都觉得中山王府不忠不义,为名望计,臣也恳请世子能够同意出兵的计划”

向来很少在这种场合发表自身见解的崔琰也起身说道:“世子,不出兵,固然能得渔翁之利,然会被天下人耻笑,出兵虽然会引来两面作战的消耗,但是却能够得到天下民心,是以出兵之利大于不出兵,所以臣也建议出兵讨董”

田丰、田畴和崔琰的话,渐渐将刘恪内心的天平压向出兵,而先前反对出兵的沮授,在听完田丰等人的意见之后,也不再坚持己见,不过他还是向刘恪建议应该带少数兵马参加到中原讨董的诸侯大军之中。

见到所有谋臣的意见都达成统一,刘恪便也不再犹豫,他转身就去找刘稚,并提出出兵洛阳同各地诸侯共同打击董卓的意见,刘稚没有阻拦,反而劝说刘恪应该救出天子,以正朝


状态提示:第174章 发矫诏诸雄响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