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第七名失踪者>侦探电影杂谈

其实,这个章节本来不存在的。由于我不小心,没点定时发布,结果后面的内容提前发了出来,想删删不掉,只能编辑内容,所以我只好将错就错,借这个机会说点侦探类电影的话题。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消失的子弹》、《全民目击》、《心理罪》、《宅女侦探桂香》等等国产的悬疑侦探类的影视作品。大家在看完这些作品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这类作品看起来很过瘾?当然肯定不是像动作片那样的视觉过瘾,而是故事情节上的过瘾?大家的喜好不同,口味不一,但我相信大家都能有或深或浅的这样的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是因为男主角长得帅气,演技好,还是因为女主角长得漂亮,能说会道呢?很显然,这两点有关系(大实话),但不是决定因素。这类作品的卖点是能给读者带来智力上的挑战,能给观众一种无法猜到结局和出人意料的观影体验。这种魅力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有奇特的想法,吸引人的剧情和出人意料的骗局,观众就不会吝啬手中的钱包,更不会保留任何溢美的赞歌。

虽然我国拍摄了很多侦探悬疑类的作品,也有广受好评的作品,但是平心而论,我们国家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和国外的比起来差距还是明显的。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事实如此。国外的,比如,《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惊天魔盗团》、《盗梦空间》、《监视者们》、《大侦探福尔摩斯》、《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和我国的国产类似题材的电影比较起来,差距一目了然。

但这种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国产电影的巨大潜质和广阔的未开发的市场前景。随着近几年来国外优秀悬疑推理类的成中文在国内发行,很多读者开始熟悉像日本的东野圭吾、宫部美雪、京极夏彦、大泽在昌、岛田庄司、道尾秀介等等众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推理作家,加上优秀的国外影视作品流入中国,中国影视市场的升温与崛起,我国也逐渐开始形成了悬疑、推理、侦探的粉丝团和文化氛围。

国外侦探悬疑电影拍的好,一部分原因是西方有很深厚的悬疑侦探的文化底蕴,民众接受度高,有广泛的市场,影视公司愿意花重金做效果买剧本。另一部分原因是从事悬疑侦探的作家众多,也有众多的知名奖项鼓励作家写作,比如,爱伦·坡奖、钻石匕首奖、江户川乱步奖等等。观众众多,影视公司愿意花钱,又有一大批奖项支持作家创作,在这种氛围内,想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都难。

在我国,侦探推理的作品往往都被贴上冷、偏、小众的标签,有志成名的写手一般也不愿意接触这种题材的作品,因为这种题材的作品往往相当消耗作者的精力,故事不仅要自圆其说,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巧妙地设计剧情,让读者不至于半路弃读,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的质量要高,让读者不仅惊叹于犯罪手法的高明,还要惊叹于结局的逆转。所以,这类作品不好写。

而且,尴尬的是,把作品放在网上,积累读者粉丝,需要长时间的连载,但一个推理悬疑多少字呢?我看过的很多作品(单本,不是系列),大部分都是20万到30万字之间,再长的像宫部美雪的《模仿犯》和《所罗门的伪证》这种一百多万字的,前本整体还不错,后本就实在不敢恭维,这就是这类作品的弱点——字数越多越啰嗦,质量也越来越差。这种弱点,很难适应网络文学,除非系列化,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

而且,就算写手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写好,也不见得有什么人读,也不见得能得到个什么知名奖项来做宣传(实际上,我还没听说中国有什么著名的侦探推理奖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孤陋寡闻)。更难得有什么影视公司找你来谈影视化。

但是,都没有好的作品,又哪有好的电影呢?

综合这几点,对于那些迫切想出名的写手,悬疑侦探类的实是个烫手山芋。

这么想想其实也对,对于现在还没有什么市场的悬疑侦探类事这方面的创作很难出头。但反过来想想,正是市场不广,你的作品才是凤毛麟角,你的作品才是扎根于chù_nǚ地上。现在,通过写作积累经验,创作出优秀作品,等国内推理侦探影视氛围渐浓,观众对影片质量的大幅提高,从事悬疑侦探和推理的作者必定会受到青睐。而且,从事悬疑推理侦探的作家也会变成稀缺资源,毕竟侦探推理的创作门槛摆在那,不是什么人想转就能转的了,也不是什么人想写就写得了的。读者的眼睛雪亮,好坏一眼就看的出,不是谁拍拍脑袋就能蒙混了的。

正是有这种市场预感,所以我从事了悬疑侦探类作,也许现在我可能会被冷落,但我一直有个把自己作品拍成电影的想法,正因为有这个想法,才会支撑我走下去。当然,这本作品作为chù_nǚ作和系列作前传,更多的是试水和磨砺技术,从内容上说,是一个总的序幕。但请读者放心,后续作品的风格会转变,推理悬疑会和动作元素相结合,让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水平得到跃升,相信读者会喜欢上这个系列。

额,话题扯得有点远了。

言归正传,接着说侦探电影的事。除了电影剧本,我国的电影拍摄手法上其实也是有瑕疵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一些限制,总觉得电影拍起来畏首畏尾的,像是在薄冰上跳舞一样小心翼翼(不是


状态提示:侦探电影杂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