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十三章:权力的登天梯

相比宋链的闲情,宋继澄就显得要专注许多。他深切明白这一次国务会议有多么重要。别的不说,皇帝陛下已经放出风声的明定国是以及财政预算制度就让京华喧嚣,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议论此事的场面。

国是计划以及财政预算制度固然是朝廷会提出,但这一回他们这些乡野遗贤可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以参政议政,甚至因为自己的举动而改变决定帝国未来的方向呢。

不管是国是计划还是财政预算制度,都会在这一回大明二七八年年度国务会议上审定通过。为此,李邦华等现任内阁这些天可不知是愁白了多少头发,本来还因为战后和平而多了几分倦怠的一些官员纷纷感受到了警醒,这些天来连轴转,国是计划三易其稿,原本还打算乘机在新的一年里多要一些银子花销的几个部门也纷纷打消了原来的计划,不得不拼命核算新一年里的具体预算计划。

万一最坏的情况出现,国是计划与财政预算方案都惨遭否决,那可就不是找皇帝陛下说请通融就能解决的。那意味着,这一届朝廷本事做得很差呀。

虽然李邦华心知以这一届内阁上下的本事,不仅平定内乱还东征收复辽东,具是名留青史的大功劳,最终总会给几分情面。可李邦华等人还是不得不承认,朱慈的国务会议一出,内阁上下都感受到了严厉的督促。

坐在左右以及前排对坐的朝堂高官们心情复杂,各个厅内的后备委员们却是十分激动。

掌握权力的滋味让宋继澄心中感觉格外美妙,自然,了解权力运行的规则,明白如何运用这一份权力外关注的地方。

这一回的国务会议,首先是组成人员颇为不同。

总的来说,以纳税与特邀为主。

纳税就是是之前朱慈的承诺。在税负改革后认真交纳税赋的士绅,每个省排名前一百的家族可以获得一个参加国务会议的资格。除此外,每个省都有至少一名纳税最高的商人、工坊主以及参与海外贸易的东主可以获得参会资格。

当然,依据各省的情况,朱慈都做出了特别的对待。用以尽可能让选出来的后备委员可以较好地代表各个阶层,让皇帝陛下的触角可以跟着他们,深切掌握这个帝国的权力。

为此,皇帝陛下对于后备委员的名单还加入了一个方式,甚至可以说是颇为主要的方式:特邀。

特邀是皇帝陛下亲自拟定名字的邀请名单。里面涵盖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同样,也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正面人物里的代表性普通人。

这些人这一回统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国务咨询委员会后备委员。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颇为相似议会选举的产物了。当然,朱慈做出了非常多适应此刻国情的改变。或者,对于宋继澄而言,他看完注意事项手册以后,更加倾向于将这里理解成另一种模式的官员选拔。

一个,皇帝身边新一套权力班子的官员选拔。

所谓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国务咨询委员会后备委员,关键之处就是这个国务咨询委员会。

显然,朱慈是试图建立自己的一套智囊班子。

但就如同之前的内阁大学士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实际上的权力机关一样,宋继澄毫不怀疑只要进入国务咨询委员会,就有机会掌握这个帝国的最高权力。

毕竟,通过自己的学识来游说皇帝从而改变政策,不正是许多清贵大臣们梦寐以求的职位么?

这对于二十余年来未能考中进士的宋继澄而言,堪称是激动得让人心情澎湃,不能自已。

很快,注意事项手册上下的内容就被宋继澄看完了,这一回国务会议的提名程序也大多了解。

通过各个渠道进入京师们的后备委员们这一回首先要进行的是提名。

这一点,宋继澄在来的时候已经在机密文件上知悉。并且为此运作了一个月的时间,稍稍有一些底。

总的而言,不同于科举的进士是考取的。正式的国务咨询委员会委员是提名选取的。

这一回抵达京师在各个会场的后备委员人数一共为两千三百二十人。在这两千三百二十人中,将会选举产生一共不超过两百三十二人的正式委员。

而且,国务咨询委员会也并非只有一个机构。在国务咨询委员会下,还会分列出非常众多的委员会。比如民政委员会、民族委员会、贸易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文化委员会等等众多分支机构。除此外,各个正式委员们也会按照自己的籍贯,在皇帝陛下处理该省事务时,组成临时的省级委员会,发挥智囊作用。

全体正式委员表决除了在每年一度的国务大会议上作为皇帝陛下的智囊集体运转以外,其余都主要分散在各个委员会中,作为皇帝陛下的智囊,并且就重大事项进行表决。

故而,这一共不超过两百三十二人的委员们并不会因为人数过多而造成低效。他们会分散在各个专业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专业见解。这就如同学术研究一样,要考虑同行评议的效果。

若是专研财政的人跑去试图获取教育委员会的正式委员提名,那定然是会被那些专研教育工作的后备委员们鄙夷。不仅如此,这也显然是个亏本买卖。一来难以获取信任,被提名以后皇帝陛下也会认出是个水货得不偿失,二来,纵然费尽心机达到了,自己是个水货,自然没有力量发挥自己的影响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权力的登天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