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十章:世家子

说完这些政党的事情朱慈拿起暖壶暖手,闭目静思,不再着急开腔。

李邦华消化着巨大的信息量,也是放下了筷子。两人的胃口不错,草草吃了些东西,留下一些果点以后便没有在吃饭。现在用过晚餐,太监们收光了餐具,殿内只余下两人。一阵舒缓的唿吸过后,李邦华道:“臣明白了。”

朱慈笑了,他明白李邦华听出了自己的意思,不再绕圈子,道:“李爱卿还记得当年,士大夫一体纳粮的事情吗?猜一猜,朕当年面见各地士绅的时候,是如何说服江南豪族的。”

没错,朱慈当年在京师推行财政改革的时候阻力是非常大的。

但颇为奇怪的是,这些最大的阻力却并不来源于江南,而是直隶地区反弹最为强烈。

虽然这首先是源于顺天府率先改革,但士绅之间彼此通气,岂会齐齐沉默?要知道,大明税赋重镇一直以来可都是在江南。

李邦华也很疑惑:“这也是微臣此前担心的一点,微臣百般查探,只听闻乡贤尽皆赞叹陛下公允,应是此处不足,别处有补。”

朱慈缓缓颔首:“没错,朕是答应了一些让步。当然对比帝国能得到的,朕认为,是远远足够的。这就是……提名权!”

提名权就是字面意思,提出某人的名字。

当然,也可以提自己的名字。

如果不说具体应用场景,大家是会一头雾水的,但如果知道了这个应用场景,那就恍然大悟。

待到李邦华听完朱慈接下来所言的事情以后,李邦华顿时明白了一切:“圣上所料深远……臣,佩服。城上意欲国事访问,臣鼎力完成,绝不给圣上拖后腿。”

“爱卿所为,朕都看在眼里!”朱慈轻声地说着,亲自送李邦华出了殿。

……

翌日一早,京师第一高楼,恒信酒店的九楼天字一号套房里,一群侍女们伺候着一个男子更衣。

如果是后世的人看来,这可当真是奢侈无比。

但这样的举动对于宋继澄而言,却是再寻常不过。也许大明时代对比后世生活质量有许多地方的不如。

但单纯从人力方面来说,大明这个时代却可以让人伺候的舒舒服服。毕竟,就是在后世,就是顶尖富豪,也未必能享受到这个时代奴仆们伺候人的本事。

当然,这一位宋继澄也不是什么寻常人物。他是来自山东胶东的名门望族掌门人。

宋氏家族系胶东名门望族。原籍是长清人,永乐年间迁徙道莱阳,曾祖父宋肖,岁贡生,临洮通判。宋兆祥,万乙酉举人,汝宁同知。兆祥有三子,长子继登,甲辰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次继发,崇祯年戊辰进士,长洲知县。宋继登长子宋琮,天启辛酉年举人。崇祯戊辰进士,初授祥符县知县,后归乡里,文名极重。次子宋,崇祯元年恩荫贡生。宋玫,字文玉,号九青。官虞城知县、繁杞县知县、吏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大理卿、工部右侍郎等职。崇祯十五年因事免职归里。第二年癸未邑难中,因在抗击清兵而死。赠兵部尚书。

至于宋继澄,则是系宋兆祥三子,天名满海内。而且是曾任兵部尚书黄嘉善之孙婿。

往常说起大明,判断一个家族是否是豪族,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就是这一代家族里有没有进士。

宋氏近年累有进士,显然是标准的望族。

当然,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守业之人是举人也是足够了。别觉得举人没有考上进士就如何了。这自古以来就只有穷秀才,可从来没有穷举人的说法。

一个人考上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比如《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年轻的时候是神童,很快就考了举人,后来折腾了三朝皇帝,没考上进士,绝望了,去当了县令,如果没有朱慈的赏识,后来便只能在知州的位置上退休回老家。

后世人如果不了解古代的情况,粗看大多觉得不过如此,但替代一下,便可以一目了然。

比如宋应星是神童,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难度相当于考进重点大学的本科,后来在28岁的时候考上全省第六的举人(难度相当于各个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的公务员遴选考试。)

当然,宋应星还不满足于此,他要继续考进士。

如果考上了进士,未来就有机会冲刺七长老,再不济,那也是中组部里挂号的后备干部。

没考上,那也没关系。

举人可以通过吏部铨选下基层,依旧当官。当然,一般也就是个县丞(副县长),如宋应星这样当上正职的很少。就是宋应星自己,后来也是县令不当,回家当了个没品级的教谕(相当于县中学校长。)后来几经沉浮,就从知州(地级市市长、市委书记)退休。

不过嘛,一个举人再是落魄,也是可以从正厅级级别上下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酸举人了。

于宋继澄而言,也是如此。

只不过,宋继澄没有选择做官,而是选择留守本地。但饶是如此,一个举人老爷已然是妥妥的赵家人层次。

而宋氏一门清贵,更是给了宋继澄巨大的能量。

比如,宋继澄与其子宋琏皆为“复社”中坚人物,在莱阳组织了海滨复社。后来复社与朱慈的选择之中,宋继澄听闻东林大佬李邦华已经站在了朱慈的一边,于是父子而言便选择了新东林。

后来政党公开化,两人自然也是堂而皇之地以新东林莱阳地区代表人自居。

当然


状态提示:第十章:世家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