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第三帝国之鹰>第358章 强有力的施瓦辛格

失去布泽乌河上最后一个连接后方的通道,布泽乌城成为孤城,城内的苏军成为孤军,等待他们的只有末日。±小,..o

城市的主干道巴塞斯库大街上,德国七十四步兵师派出部队接替罗马尼亚第七步兵师,承担了由南向北的进攻任务。

布泽乌市北面,希特勒青年师日耳曼团的步兵由北向南攻入城内。

一辆三号突击榴弹炮和一辆三号突击炮交替掩护,走着s型路线向南深入,十五米宽的街道让它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机动。

他们背后,两辆s251型装甲车缓缓跟随,每辆装甲车后面还有八到十名步兵步行跟进。

装甲车头上,机枪手们转动着机枪枪口,不停地在一间间寂静的房屋上扫过,窗户、天窗和屋ding更是他们首选的目标。

步兵们握着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腰间插着手榴弹和工兵锹等近战装备,紧张地盯着街道左右两侧的建筑,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影。

敌人的抵抗姗姗来迟,然而一开始就是火光四射。

一辆-1坦克隆隆着转出前方十字路口的拐角,转动炮塔瞄向街道右侧的三号突击榴弹炮。

三号突击榴弹炮也发现了-1庞大的身躯,急忙扭转车身以最坚固的正面装甲正对敌人。

-1上的76.2毫米坦克炮,三号突击榴弹炮上的105毫米榴弹炮同时指向对方,几乎是同时开火。

苏军坦克的穿甲弹打在三号突击榴弹炮上弹飞到空中,自己的炮塔上爆出一股明亮的火光。随后又被灰白色硝烟笼罩。

慌乱中。三号突击榴弹炮打出的是高爆弹。虽然正中敌人的炮塔,却没有造成致命的损伤。

-1里的坦克手手忙脚乱的给炮膛内重新装上炮弹再次开火,炮弹却直直地飞过三号突击榴弹炮的头ding,穿入它背后的大楼。

苏军坦克手们这才发现,刚才挨得一记高爆弹,震坏了坦克的观瞄设备。

不等他们打出第三发炮弹,三号突击榴弹炮打出第二发炮弹,配合他作战的三号突击炮也打出第一发炮弹。

75毫米穿甲弹打到-1的炮盾上。被弹落到一边,105毫米榴弹炮射出的炮弹却发挥奇效。

三号突击榴弹炮这次打出的是破甲弹,金属射流溶解-1的前装甲,钻进坦克内部,杀死了里面坦克手。

三号突击炮上的75毫米坦克炮立刻补射一发穿甲弹,击穿-1车体的前上装甲,这才结束这次遭遇战。

三辆战车的交战开启了杀戮之门,巴塞斯库大街上,以及街道两侧的建筑群里,到处都是密集的枪声。根本无从分辨里面到底躲藏着多少苏军士兵。

巴塞斯库大街上的战斗进展对德军来说十分顺利,两辆突击炮在步兵的保护下。接连射击,一一干掉苏军暴露出的火力dian。

不仅是暴露的火力dian,堆放了沙包的窗口,楼房的阳台,教堂的钟楼,凡是被认作可疑的目标通通遭到炮击。

一缕缕烟尘自巴塞斯库大街两侧的建筑上升起,苏军的火力越来越弱。

苏军的狙击手们躲藏在楼ding阴暗的角落,居高临下向街道上的德军步兵射击,却很快暴露目标。

密集的机枪子弹率先飞来,将他们打的抬不起头来,高爆弹随即砸到他们曾经出现过的窗口和角落,将他们连人带枪炸个粉碎。

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苏军狙击手很有经验地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侥幸躲过两枚德军射来的炮弹,当他再次找到一个窗口,焦急地寻找街道上的德军时,身子猛然颤抖,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带着脑门上滚圆的弹孔软到在地上。

街道上一丛灌木后面,一个德军狙击手收起手中的-42半自动步枪狙击型,起身继续跟随大队人马前进。

有效地压制住大楼里苏军的火力之后,日耳曼团的步兵们一拥而上,冲到大楼底下。

他们没有走苏军预留的大门,而是先向里面扔上一颗手榴弹探路,接着爬进工兵在大楼楼体上炸开的洞口冲进大楼,枪声、喊杀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随即在大楼内响起。

得益于巴塞斯库大街宽广的街道,三号突击炮才得以发挥作用,日耳曼团的步兵和工兵才能顺利的向前突进。

然而他们每突进一百到二百米,却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左右两翼的友军跟上,以拉齐战线,免得遭到来自街道两翼的苏军的侧面打击。

街道两侧,凡是三号突击炮或是三号突击榴弹炮能够开进的街道,战斗进展都相对顺利,真正拖慢他们前进脚步的是住宅区密集的房屋和狭窄曲折的街道。

有些古老的街区道路不仅容不下三号突击炮,就连步兵炮和机枪都难以施展,日耳曼团的步兵们只能选择用血肉之躯冲进那些被苏军占据的房屋,他们的身影闪过房屋的窗户、房门和墙角,和敌人的距离近到只隔着一堵墙,彼此甚至能够清楚地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咳嗽声,甚至是呼吸声和拉动枪栓的声音。

冲锋枪、手枪、工兵铲一跃成为战场上的主战武器,然而不久之后,拿在手里的刺刀,紧握的拳头取代了它们,有时连牙齿都要出场客串杀伤性武器。

手榴弹的爆炸声,双方士兵搂抱扭打时的嘶吼声充斥在房屋内,还有军官和士官们的喊叫声:“这里需要工兵......这里有伤员,快叫医务兵来......”

工兵们游走在一栋栋大街小巷间,成为战场的明星。

他们分散成一个个十人小组,跟在步兵们后面。每个小


状态提示:第358章 强有力的施瓦辛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