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友们致歉,最近工作有所调动,家里头也有事,实在是挤不出时间来码字,我拼命熬夜也只能坚持每日2更,调整完成后,我会将更新补回来的,望体谅,多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武大与倭国短兵相接之际,恰是黄昏时分。
黄昏过后,自然就是傍晚。
随着夜幕降临,大王城两侧的山头,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的感觉。
如若此时站在山巅,放眼天外,但见群峰攒动,波澜壮阔,一座座雪峰接连成片向东西伸展,像一道银色的屏风雄居在世界之巅,无比的壮丽。
这里溪流流速非常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为山脚下的居民提供着水源。
平日里,这里的溪水总是非常清澈,非常甘甜。
然而今日,溪水却开始变得浑浊不清,隐隐泛着一丝血色,味道自然也是微苦。
因为,杀伐还在继续;
因为,鲜血顺着大地,流淌进了小溪,与溪水混在了一起。
与山头的柔前的战场,显得无比血腥。
就连在太阳落下后,才刚刚露头的圆月,似乎也不忍看到这一幕,不时的躲在云层当中,却又不时的露出头,似乎要好奇的打量一眼,看看人类到底能够残忍到何种地步。
在武府家将护院,铁血十三鹰,赤羽营,五大都督亲兵大营组成的精锐,相继登场过后,大宋八十万禁军大头领东郭太寻,终于坐不住了,率领其麾下一千名大锏营将士,悍然参战。
燕云四千人马,对阵倭国六千军卒,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虽然倭国人多势众,然而,燕云四千人马通通都是由精锐组成的,他们个个能征善战,皆是战场上的老卒,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比倭国军卒要高了不止一筹。
尤其是十三鹰手中的猛火油柜,杀伤力过于强大,而且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倭国军卒一看到十三鹰手中冒出蓝色的火焰,心里头就直打抽抽,望而生畏。
再加上武府家将护院,与铁血十三鹰,是出了名的悍不畏死,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尤其是当所有人都看到,北燕王武植一直砍杀在最前沿之后,燕云众将士的战意被彻底引燃,气势如虹。
此消彼长之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倭国六千军卒,溃败。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六千倭国军卒的溃败,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陆的大宋、大辽以及高丽,就曾经亲身领教过燕云精锐的厉害,尤其是武府家将护院与十三鹰,是数量相等的情况之下,鲜有人是他们的对手。
如今,倭国以1.5倍的兵力试图灭掉燕云六千人马,很明显是天方夜谭。
莫要忘了,在场的全部都是燕云的精锐。
如若燕云精锐战力如此低下,那么燕云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强势崛起,武大也不可能贸然东渡远征倭国。
倭国军卒溃败之后,狼狈而逃,开始往大王城撤退。
然而,他们跑的了吗?
武大一声令下,燕云抛石机开始怒吼,开始咆哮。
几轮震天雷与燃烧弹过后,大王城城门直接被轰成碎片,吴刚率领十三鹰,长驱直入,展开了血腥屠戮。
到此为止,倭国阻拦武大攻打平安京的第一道防线,正式告破。
此战,大王城倭国守军共计一万人,在碉堡群直接被粉碎了千余人,出战的六千人阵亡四千余,溃败后仓惶逃窜的军卒再次被斩杀千余,破城后,十三鹰长驱直入,再次斩杀千人。
此一役,据不完全统计,倭国阵亡共计七千余人。
燕云伤亡多少还没有来得及统计,倒是最新斩获的五百余匹战马,已经分发到兄弟们手上。
大王城城破之后,武大并没有急着进城,只是让十三鹰在城内掳掠补给,搜寻一切可以用到的物资粮草以及战马,捣毁了大王城大部分军事设施,并且将大王城内的地方官员,几乎屠戮一空。
至于倭国的普通百姓,武大并没有理会。
武大端走在马背上,沉默了许久,下了一道让所有人都陡然一惊的命令。
“筑京观!”
京观,便是古代军人为了炫耀战功,将战死的敌人尸首全部聚集起来,封土而成的高冢。
历史上隋朝三征高丽失败,高句丽统治者便将战死隋军的尸体筑成“京观”,成为所有华夏人心头之耻。
一直到唐朝,高句丽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毁掉了高句丽的“京观”。
筑京观不是小事,其影响力绝对不亚于坑杀俘虏,因为这会给倭国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耻辱。
俗话说,死结唯有以死解,从此之后,倭国与燕云便有了真正的血海深仇,不死不休!
但,武大在燕云拥有着绝对的统率力与号召力,一声令下,并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驳,唯有东郭太寻微微有些动容,古怪的看了武大一眼。
次日,修整了一夜的燕云大军,自大王城内获取了足够的补给,并且从燕云水师巨船重新运来了大批震天雷与猛火油之后,穿过大王城,扬长而去。
大王城内的百姓,确认了燕云大军已经离开了大王城之后,终于陆陆续续走出了家门口。
然后,自然而然的便有人发现了大王城外的京观!
这一发现,让倭国百姓无比的惊恐。
或许是因为黑衣黑甲黑马,将浑身上下都笼罩在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