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辉煌之世>第五百五十二章 英伦玫瑰 (二)

1943年10月12日,星期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张诚已经批准了对英国进行登陆的作战计划,在法国北部地区的数十处机场上聚满了整整五个大明伞兵师超过六万名精锐伞兵,他们在整理好了各自的行装之后按照不同的编制开始登上早就已经等候多时的数千架运输机。

在出发命令下达之后,精锐的伞兵们开始互相整理行装与伞具,为自己的战友涂抹迷彩。在各级指挥官们分发了晕机药之后,下午六点二十分,六万名伞兵正式开始登机。

一开始的时候有不少前线指挥官们反对派遣伞兵在登陆之前进行大规模的空降行动。因为这些指挥官认为现在英国的防御力量依旧比较强大,在英格兰南部地区部署有许多装甲部队,大规模投入轻装伞兵有可能会导致巨大的伤亡。

不过张诚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命令伞兵部队出击作战。军队不能因为害怕伤亡就放弃作战,那样的话也就失去了组建军队的本意。而且伞兵原本就是要在包围圈内作战的精锐部队。

虽然英国人的防御力量很强,不过还没有到无法击败的地步。伞兵们被空投到战场后方之后对于正面海滩的突破有着重大意义。

晚上七点半,引航飞机起飞,三十分钟之后,数千架运输机纷纷从数十处机场上起飞。在空中进行编组之后向着英吉利海峡飞去。他们将在多佛尔到朴茨茅斯一线后方进行大规模的空降作战,配合正面战场上的登陆行动。

晚上九点四十,机群开始飞跃海峡。英国人残存下来的雷达发现了这些规模庞大的机群。很快,刺耳的警报声响彻了整个英格兰南部地区。

此时英国军队的重型武器在明军航空兵的持续打击之下已经损失惨重。他们对空射击的高射炮数量并不多。而且明军的战机向来都是以坚固著称,就算是运输机也是异常坚固。这就使得英国人的地面防空力量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数千架出击的运输机被击落的不足百架。

不过真正的考验是在伞兵们降落之后。

在发现明军开始进行大规模伞降之后,英国防御部队立刻就开始调动各处的驻军出动绞杀伞兵。他们甚至出动了大批的装甲力量。战争已经打了这么久,大明强大的伞兵部队给盟国带去了深刻的映像。在一次次的求和被拒绝之后,英国当局就已经下定了坚守本土的决心。试图通过在滩头阵地上大规模杀伤明军有生力量,击退明军的登陆作战来换取和平的机会。

伞兵们因为需要进行空降作战所以他们都是轻装上场。在面对着守军装甲力量反击的时候很难进行有效抵抗。因为过重的重型装备无法进行伞降。不过这一次大明伞兵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除了大规模的空投武器包,内里拥有重机枪和反坦克火箭筒这种措施之外。大明伞兵们还派出了众多的大型******投入作战。这些******之中装载有许多无后坐力火炮以及其它重型武器和弹药。这就使得明军伞兵们不至于在降落之后面对敌军装甲部队毫无还手之力。

数万名伞兵绝大部分都安全降落。不过也有少部分的伞兵降落在了敌军阵地,城镇,树林,水塘等等不利地区。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伞兵们在降落之后很快就通过暗语和联络信号开始互相汇合,并且搜寻散落下来的众多武器包。明军为了提高伞兵的生存能力,大规模的投放武器伞包。这虽然会不可避免的造成许多武器落入守军的手中,不过却极大的增强了明军的生存能力。

在多佛尔后方的小村庄登顿,大约两个排四十多名伞兵汇集到了这里。他们从降落点附近收集到了数个伞包。得到了六挺42通用机枪和四具反坦克火箭筒以及大量的弹药。在占领这座只有一百多名村民的小村庄之后,一队由四辆坦克和四辆装甲车以及二百余名士兵组成的英军搜索队很快就沿着公路冲进了村子里。

因为是在夜间,而且贫穷的英国小村庄里并没有什么电源来作为照明,这就使得整个村庄都变得非常昏暗。只是知道有大明伞兵躲入这处村庄的英国军队直直的冲进村庄之后反倒是将自己给暴露在了横贯整个村庄的街道上,也就是暴露在了训练有素的伞兵们的攻击范围之内。

英国人的装甲车和坦克还在晃动着炮塔和机枪寻找着目标的时候,数枚火箭弹就从两侧的房屋之中飞了出来。两发击毁了打头的坦克,另外两发则是击毁了殿后的一辆卡车。十多名英军步兵们被炸成了碎片。

随后,大明伞兵们用密集的弹雨泼水般的扫向了那些匆忙跳下卡车的英军步兵们,将一排排的步兵打倒在血泊之中。当英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开始掉头向着两侧射击的时候,明军已经开始转移阵地。

没过多久。数枚火箭弹再次从隐蔽处飞了出来。狠狠的撞在了两辆英军坦克的身上,瞬间就让这两辆英军坦克变成了燃烧的废铁块。英国人无法发挥出装甲部队的力量,在狭窄的村庄里面被打的抱头鼠穿。

英国人因为国力有限无法在全力投入海军的同时还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他们仅有的训练多时的精锐部队在俄国战场上被明军狠揍一顿之后就狼狈逃回了本土。

这些逃回英国本土的官兵在英国大规模扩充陆军之后基本上都成为了军官,可是英国人的动员兵缺少训练和必要的素养,在唯一的能战部队被分散去了各处之后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二章 英伦玫瑰 (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