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三国之法正>第五十章 :孝直上书

有好事者说孝直的此刻的婚姻状况是:双妻过门更添称道故事;风月佳人再加贤德妻子。于是蜀中又多了些令人称道的佳话,朝堂上多了些羡慕嫉妒的眼神,孝直也悠悠然,泰然处之。

而倩儿则十分开心,因为在照顾姜维母亲的同时能多与姜维眉目传情,嬉笑打闹(幅度当然很小的啦)姜母则是看上了这个可爱贤惠的姑娘,看样子将来姜维是很难逃脱倩儿的手掌了。

话说春节临近,孝直并三位夫人也都欢快迎接新春,如果说国人最开心的时候基本上就数春节了,只有春节才能吸引所有的人归乡,只有春节的交通才是最繁忙的,只有春节的诱惑是最有力道的。一年中的得失,一年中的成就也在春节到来前见到结果。

在这一年中,天下经历了由一个皇帝向两个皇帝的转变。而孝直这一年中也有不少的经历,足以写一本大大的日记了,首先是游览了青城秀美,峨眉俊俏,随后又平定了南蛮孟获,收服了良将姜维,娶了两位夫人,无双菜妢。可以对于孝直来说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虽然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是还是毅然地走了过来,有句话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

孝直是不在乎官职的晋升,名声的显著,孝直所关心的是整盘的局势,全盘的计划。如今南蛮已定,后方巩固,粮草渐渐备齐,兵马也逐步强盛,距离孝直鞭指长安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

这段时间里,在孝直的建议下,邓芝出使西羌多次与羌王联络感情,这样可以为以后的西羌这一路兵马做好铺垫。当然曹丕也并不闲着,曹丕也派精干之人四处联络关系,为他吆喝助威,好克制住崛起的蜀汉。当然曹丕排出的说客在羌王那里可不是邓芝的对手,邓芝的口才可是一般人不能匹敌的,这一点刘备和法正是不必担心的。在蜀中,若轮舌辨之能,除了孔明,便要数邓芝了。历史上孔明曾舌战群儒,邓芝曾藐视油锅。

春节的到来,无论曹魏.蜀汉还是东吴各方都沉寂在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中。这年,曹丕称帝还压制着刘备,所以也安心地过节,无所忧虑。吴王得了曹丕封的王位,又得了刘备封的扬州牧徐州牧虽未得荆州,可也无所忧虑,故而歌舞升平,而刘备这里也在孝直的建议下向汉中荆州蜀中各重要官员都分发新年贺词并亲笔签名。孝直说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收聚众官人心,让他们为皇上尽忠竭力。第二,得到皇上的亲笔签名贺词,从古未有,可给予众官荣誉。第三,天下英才会遍传皇上恩威,称颂陛下爱才胸怀。面对着孝直如此多的优点,刘备不是傻子,而且是最喜欢收拢人心的家伙,当然小而纳之。

腊月三十,天下人各个家中,无论贫富,都全家团聚。赵云带着法华也回到娘家陪孝直一家吃团圆饭。桌上,一家人团聚,虽无山珍海味,但却酒食足备,各项齐全。全家就这么喜气洋洋地在一起吃法,其乐融融。席间举杯片刻夫人酒杯停在空中眼望东方默默到:“藐儿有两年没有一起吃年饭了,也不知此刻他怎么过的年。”孝直与众人闻言都面色稍沉。孝直依旧记得那个孝顺恭敬,办事谨慎的儿子法藐,孝直心中也十分挂念。脑海中想起了他和儿子上次一起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起劳军的情形。孝直当初舞剑而歌,又与军人一起唱着《军中绿花》,父子一起过节,简单真挚的情怀尽在不言中。

而此时江陵的法藐又何尝不是思念家中的父母呢?大年三十有谁愿意客居他乡呢?前段时间听说父亲又同时娶了两位夫人,当时一阵蒙了,后来见到母亲的来信说是自己愿意与他们分享丈夫,法藐就只得无话可说了。后来又听人说父亲与三位夫人感情甚好,于是法藐心中的石头才落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飞快流逝,一转眼便到了元宵佳节。成都城郭内外灯火通明,五颜六色,街市上明如白昼。人群流动,车水马龙。刘备带上自己的皇后和妃子请百官和众官家属一起前往赏灯。孝直也带上了三位夫人一起,但见大夫人年过三十风韵犹存,不逊于常人,无双身材火辣,眼眉挑逗,菜妢面如桃花,映着红灯更显雍容华贵,三人围绕在孝直的左右欢快无比。而那边赵云与法华则是一对绝配,赵云风姿飒爽,法华风华绝代,蜀中人群都称赞如此佳缘良配,羡慕不已。刘备与他的夫人也执手漫步,好生尽兴,而姜维与倩儿总是想寻找机会搭讪嬉笑,百官都各有家眷,也都各自欢快,整个成都百姓都沉寂在节日的欢乐中。

面对着着一片繁华,孝直心中清楚,这只是短暂的,若想赢得普天之下长久的繁华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努力才行,只有天下归一,贤君良臣,才能永葆百姓富足安康。经过近两年的准备,蜀中的军力已经出有成效了。过了年就是他该前往汉中的时候了,这样便形成了孝直在汉中整顿骏马粮草,刘备在蜀中继续练兵,当汉中的军马初步整顿完毕,那是蜀中的军马粮草已经强盛,便可以运用于前方了。这样一来,便可以兵发长安,力求一战攻克长安,稳定西北,从此以后便可以与曹魏实力相当,一举扭转处于劣势的历史,化被动为主动。

春节一过,孝直与夫人稍稍略述情意,在大夫人和二夫人那里多待了几晚,又与无双将来随时在孝直身旁,孝直以后行军还是到汉中,所有的休息时间还不都是无双的了,所以此时无双的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孝直上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