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花开终有时>第七十八章 军魂

“唉!”江海宁叹了一口气。“农村生活真得很苦,但它却让自己自小就产生了朴素的人文观念和乡村情怀,我应该感谢我童年的生活经历,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许正扬静静地听着江海宁的讲述,他终于明白了江海宁不同于其他城市人的原因。江海宁具有城市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同时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

听江海宁说他爷爷和父亲都是军人出身,许正扬不由得想起了老姨夫李训山。

“江海宁,我老姨夫和你父亲一样,也是复原转业军人呢!”

“哦,是吗?听你好像提起过,你老姨夫是咱们延城县农机公司的书记,是不是叫李训山啊?”江海宁依稀记得父亲说起过农机公司李训山的名字。

“是的。听老姨夫说,他当兵的时候是北疆的边防航空兵。转业后被安排到县农机公司担任了书记。像你父亲和我老姨夫这些老革命军人,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了,但他们又无时无刻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啊!”

军人这个光荣的字眼,在许正扬的心目中永远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

“是啊!做为一名军人,我父亲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在危急时刻,他总是舍小家,为大家,冲在最前头。”

为许正扬的一席话所引起,江海宁又谈起了父亲江奉国。

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江海宁自老家苏南转学至延城县启华乡政府小学。

那恰恰是一个盛夏的下午,刚刚还是酷热难耐、炽阳高照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陡降倾盆大雨。

时任启华乡派出所所长的江奉国和女儿江海宁冒雨从火车站赶回家,望着妻子王素云做的满桌香喷喷的饭菜,江奉国还没吃上几口,乡政府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电话,说城南的伊莲河河水暴涨,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时刻有决堤的危险!

江奉国二话没说,穿上雨衣冲出门去,顷刻消失在瓢泼大雨中。年仅九岁的江海宁被这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惊地大哭。母亲王素云搂着江海宁,望着窗外倾盆的雨幕,揪紧了心,牵挂着丈夫的安危。

就在江奉国带着几名派出所民警踏上河堤最为低矮的田家庄段的时候,凶猛的河水已经把堤坝冲开一个三米多宽的口子,河水如猛兽般咆哮着冲向下方的道路、田地和村庄。决口处已经站满了大约一百多口子人,熙熙攘攘地,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

“附近有防洪石没有?有防洪沙袋没有?”江奉国问决口处的人们。

“没有用啊,水流太急了,全扔进去了,一眨眼全被冲走了,不管事儿啊!”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树魁急咧咧地回答。

江奉国站在大堤上,一把夺过派出所副所长王启立手中的高倍聚光灯,扫射着大堤下。透过昏暗的雨帘,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排房子,和旁边的一大片麦秸堆。

“是不是那里有一个养鸡场啊?是不是有运送活鸡的铁笼子?”江奉国好像记得有一次来过此地,这地方有个规模不小的养鸡场,马上有了主意。

“江所长,堤下确实有个养鸡场。”李树魁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王启立,你领着三十个人去养鸡场那里,跟人家说一声,借用一下铁笼子和麦秸梗,立刻把铁笼子抬到大堤上来。赵伟权,你带三十个人拿着咱们带来的一百多条编织袋,往里边装麦秸梗,将口扎紧,然后背到大堤上来,装进铁笼子里。其他人抓紧两端拴在拖拉机上的绳子,跟我下水!”

说完,江奉国顺着两端紧固在决口处两边的拖拉机上的绳子,第一个跳入湍急的洪流中。

王启立和赵伟权立马带着人走了,剩下的人一见江奉国跳入了水中,也跟着并排着站在水流中。几十个人用血肉之躯,阻挡着如野马般的河水。欢迎关注信公众号(wap_),《花开终有时》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状态提示:第七十八章 军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