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虎威
“来人,将吴孟明……”同乐终于无法再容忍吴孟明,叫嚷着要人将他拿下问罪,话还没有说完,太尉慌忙跪倒恳求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吴老先生年事已高,一时想不明白,出言欠考虑,其本意并非想冒犯陛下。请陛下念及吴老先生犯颜直谏,其实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饶恕他。请陛下三思。”
太尉劝说及时,将同乐将要出口的话语劝了回去。同乐心想,吴孟明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了多久了,撵走他算了,于是叫道:“送他回家,快送他回家!”太尉谢恩,站起身来欲搀扶吴孟明。
吴孟明用力推开太尉,厉喝道:“小民读了一辈子书,作了一辈子学问,只学会犯颜直谏,没有学会阿谀奉承。今日只恳请陛下给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却小民的心愿。倘若不能如愿,就算陛下不杀小民,小民也将自己了断性命。”
张锐暗自摇头,吴孟明如此胁迫皇帝答应,简直就是欺君犯上。他还口口声声称自己行的是孔孟之道,不知他怎样看待自己现在的行为。张锐不齿于他的仁义作战言论,却钦佩他敢于直谏的行为,不忍心见他就此获罪,很替他着急,但愿他识相一点赶快离去,否则真要招致杀身之祸。
几名小太监架着吴孟明就往外走。吴孟明一边挣扎着,一边哭喊道:“陛下,小民句句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请您记住‘夫民如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一意孤行,必将使得人心尽失,四海怨恨。国事将更加不可收拾!现在朝中虞世基等奸佞小人横行,杨坚等昏庸之辈当政,军中又有如张锐等qín_shòu之人横行。天啊!难道真的要亡了我大汉数百年来的基业吗?”
同乐闻言冷笑道:“你骂尽了天下之人,不就是为了抬高你自己吗?若朕任命你为首辅大臣,你就满意了吧。但就算朕命你主持朝政,也未必能处理好国家的政务。”
几名太监见同乐的话,放开了吴孟明。吴孟明稍稍整理一番衣衫,回答道:“小民自十六岁考入帝国政务大学。二十岁已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如果要出仕,数十年前就已经进入官府了,现在做到三公六卿之位也属正常。可小民志不在此,从不以功名利禄为怀。小民一生布衣,食粗食,清贫自守,不慕荣利,天下人皆知。岂是贪图首辅之位,妄加诋毁朝廷官员之人?”
同乐也知道吴孟明是帝国内有名地清流领袖。一生严谨无私,自身操守清白,感觉刚才嘲讽他的话语也有些过分。他在帝国内名望甚高,如果真的将他捉拿问罪。恐怕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同乐怒气消了一些,虽然面色严峻,但语气缓和下来了,说道:“杨坚为官数十年。办事一丝不苟,凡事兢兢业业,帝国百姓哪个不知他是一心为国为民,是个难得的好官?虞世基自掌管募捐司后,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一次也没有回过家,年前来见朕之时,已累得面黄肌瘦。神竭力疲,却没有半句怨言。张锐更是长期在外征战,连自己小儿子的面都没有见过。他们为了我大汉帝国的基业禅经竭虑,冲锋陷阵,难道在你的眼中却是昏庸、奸佞、qín_shòu之人?朕知道你‘清白操守,严律于己’,但不可恃才傲物、偏激矫情、任性放肆,动不动就攻击朝廷官员。他们也是人!”
张锐听见吴孟明骂自己是qín_shòu时。气得火冒三丈。这时听见同乐替自己辩护,心里就像是流过一阵暖流。舒坦了许多,对同乐地好感大增。张锐今日见同乐的表现,既有严厉、无情的一面,也有宽厚、讲理的一面,总的来说也算是个明主。
以前张锐对那些敢于直谏之人,是非常钦佩和认同的。也认为他们既然敢于舍命直谏,所奏之事必是为国为民之策。皇帝就应该听他们的谏言才对,如果不听那就是昏君。
可是现在张锐的看法更加客观了。敢于直谏是好,但也要分清所奏之事是否有理,而且态度也很重要。如果都像吴孟明那样以怒骂地方式直谏,恐怕世上没有几个能受得了。这老头说出的话太过偏激,如果被骂之人有心脏病,不被他活活死气才怪。难道只有通过斥责别人的方式直谏,方能显示自己的气节吗?做人不能太过死板,没进官府是他明智的选择,否则以他刚直不阿地性格,不知要惹出多少祸事,恐怕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人暗算了。
张锐心态刚刚平和,又被吴孟明下面的话语气得半死:“杨坚想出的募捐之策,不是昏庸之辈是什么?虞世基则利用募捐强征暴敛,流毒天下,祸国殃民,不是奸佞小人是什么?而张锐生性残暴不说,还以杀人灭族为乐。连未满月的婴儿也不放过,还食人心脏,此等丧失人性之人,不是qín_shòu又是什么?陛下只用这样地人,帝国怎能安宁平稳?追根溯源,这就是帝国一直没有消停过的根本原因。”
张锐将吴孟明恨得牙痒痒,心说,死老头,老子还没有出仕的时候,帝国已是眼下这副景象了。怎么会将破坏帝国安定繁荣的罪名反扣在我的头上?这管我鸟事!老子一直在前线出生入死,平定叛乱,反倒成了大汉帝国动乱的祸根了?
死老头,是不是看老子好欺负,就使劲儿往老子头上扣屎盆子?奶奶的,逼急了,今晚老子就去你的狗窝折腾一番。反正在你眼里老子已经是qín_shòu了,就不妨真qín_shòu一回,也不枉你给我地“qín_shòu”雅